首页 -> 2006年第6期

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文学鉴赏

作者:梁 燕




  无数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鉴赏出现在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才会显示出独特的精彩和亮丽,人们才会对语文课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文学鉴赏呢?
  
  一、在课堂上,通过朗读文本来进行鉴赏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独特的文本对话魅力。语文文本五彩缤纷:或声韵和谐,琅琅上口;或形象传神,引人入胜;或哲理深刻,促人深思……与文本对话更是魅力四射;可以在富有意蕴的语言世界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打破年龄和阶层的区别,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真善美假丑恶的人性,实现精神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朗读和背诵是直接面对文本与经典和巨人直接对话的语言实践活动,诵读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就是体味“声韵和谐、形象传神、哲理深刻、感情真挚”的过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是一幅无形的画。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吟诵的同时,脑里就会浮现出一幅春天的图画:春草图,生机勃勃;春花图,百花争妍;春风图,温暖和煦;春雨图,宁静细密;闹春图,轻松愉快……从而体会到春天是那样的美好,作者是那样的喜爱,讴歌春天。通过背诵,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化作一幅无形的画面,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朗读和背诵增加了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经典的言语材料咀嚼式的“读”,不仅是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和最基本的形式。通过课堂朗读背诵,学生得到情感熏陶、语感培养,从而提高了文学鉴赏水平。
  
  二、在课堂上,通过品味文本语言来鉴赏
  
  语言品味在文学鉴赏中应当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因为语言是作家和读者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文学作品的主旨通过具体语言载体来体现,所以要深入鉴赏文本,离不开抓住重点字词,品味精美深刻的语言形式。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艺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是如入宝山而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文学鉴赏还得从透彻地品读语言入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欣赏文学文本要紧抓“语言”这一根本点不放。品味语言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品出言外之意。品读文本主要是鉴别欣赏语言的精华,从中领悟其情感美,哲理美,意境美。在品读、运用语言中增强语感,积淀民族文化,启迪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一切努力的极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能真正欣赏出文学作品的韵味。
  
  三、在课堂上,利用再创造来鉴赏
  
  文学鉴赏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当学生欣赏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对其中的形象进行再塑造,其中的叙述描写技巧、语言表达、想象、创造等方法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的脑海,潜移默化地演变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在遣词造句方面,文学欣赏的作用简直是不可替代的。有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做到“厚积薄发”,评论才有底蕴。评论作家的作品,可以评价思想内容和某个方面,可以评析艺术技巧上的某一特点,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等。为了使这种再创造达到鉴赏的目的,我们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泛泛而谈。再创造要有新意,必须在鉴赏中有质疑的精神,例如《项链》,有的学生反对把主旨归纳为“资产阶级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提出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只要有机会谁不想风光风光?何况路瓦栽夫人是那样善良诚实。认为项链的主旨应该是“感叹人的命运变幻莫测,人的命运太容易被生命中的偶然所左右”。我认为,学生向老师洞开了他的心扉,说出来总比闷在心里好,还有利于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其思想中潜在的问题。再创造还要有明确的评价,一般的议论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我们应该倡导学生写“以小见大”的评论文章,谨慎选择评论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入挖掘。一句话,角度“小”,挖掘要“深”。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观察能力。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学会鉴赏,提高鉴别能力,让学生站在时代、站在文明的高度来看待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受到熏陶,让人有一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的收获,领略到文学鉴赏的真谛,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的艺术殿堂。
  
  单位:浙江象山县丹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