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略谈语文课的引入艺术

作者:余建雄




  写文章讲究一个好的开头,这样能紧扣读者的心弦,讲课也要讲究有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先声夺人。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知识性引入
  
  扩充教材中某个知识点的含量,引入作品的背景材料,引入有关的科技、自然知识等。如教学《最后一课》前,先告知这一小事件的背景:1870月7日,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不仅如此,而且残暴地要剥夺孩子们学习本国语言的权利。战争的阴云是如此沉重,但法兰西人民并没有被侵略者的暴行所吓倒。相反,激发出来的是广大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年幼的孩子们的迅速懂事与成熟。战争付出了代价,但唤醒的是民众的心灵。这是最后一课,最震撼人心的一课!
  以背景知识引入课文,“未成曲调先有情”,它恰似浓重深沉的画外音,有力地烘托出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带着丰富的感情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同样,教读《中国石拱桥》可引入有关桥梁的知识,从神话中的虹是人间天上的桥,到最早的“旅人桥”,还有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等发散性的知识引入课文,使学生认识到桥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而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兴趣。知识性引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不囿于课文本身。
  
  二、趣味性引入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的德莱塞说“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瓣似的舒展开来。”可见,趣味引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并“乐此不疲”。如教学《说话》前,讲述一个趣味小故事“书生贺喜”引入:吟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来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奉双亲”。一字一顿。此时,学生已兴趣盎然,师即入题: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语言的文明与粗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可见如何说话大有讲究。至此引入课文水到渠成。
  利用寓言、笑话、故事等引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教学《狐狸和葡萄》前,讲述一则表现作者克雷洛夫机智的小幽默引入:克雷洛夫身材矮胖,一次上街,对面来的几个公子笑话他:“瞧,一片乌云过来了。”克雷洛夫马上回击道:“难怪癞哈蟆又叫起来!”学生哈哈大笑。以趣闻逸事引入课文,学生不仅对他感兴趣,更对他写的文章感兴趣,边笑边学,其乐无穷。
  
  三、活动性引入
  
  中学生有好动爱探知的个性特点。课前若能以活动还给学生一份自由快乐的心境,则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教师巧手的牵引之下,自然而然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如教学“简明”知识时,设计如下活动: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与同事外出散步,看见一匹奔马踏死了一只狗。欧阳修对同事说:“试述之。”同事说:“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共用了11字。欧阳修嫌其啰嗦,只用了“逸马杀犬于道”6个字。历来被人称为简洁的典范。但也有人提出异议,简则简矣,却未必佳。同事的字数虽多了点,但几个要素交代得很清楚,犬是卧着的,地点是“通衢”,故被马杀。说到这里,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有理?能不能改得更好?学生跃跃欲试,教师放手让学生修改,学生议论纷纷,最终写出了“逸马杀犬于通衢”的符合“简明”要求的好句子。继而跟所学课文相比较,知识点便很快了然于胸了。另外,练习、抢答、谜语、竞赛等活动均可引入,一石激起千层浪,笑意盈盈之中,学生怎么不会饶有兴趣地听下去呢?
  
  四、欣赏性引入
  
  用音乐、图片等优美的形式让学生欣赏感知,引起他们心灵的愉悦。音乐是人类心灵最美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让所有的心灵舞蹈起来。用音乐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入或体会到课文描写的境界,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教学《长江之歌》前,先播放澎湃激昂的乐曲,因学生们都知道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之歌》中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长江的爱被歌唱家很好的诠释出来,随着乐曲高潮的到来,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便被激发出来了,再去了解歌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可以直观感受所学课文的容。教学《西湖的绿》时,可利用多媒体链接下载如荷花、曲径通幽、游人泛舟等西湖胜景。悠悠古筝声中欣赏西湖,怎一个美字了得!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心灵上受到感染,从而感同身受,亲悟其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将多方活水艺术地注入语文课堂;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多角度的“引入”之中,透过语文课本,看到更加深刻、更加广阔的世界。
  
  单位:浙江慈溪市鸣鹤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