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这样的“借题发挥”要不得
作者:杨守才
首先,借题发挥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不能信口开河、严重脱离原文,更不能扭曲文本。《木兰诗》特意略写十年征战,是这首民歌的精妙所在,因为它旨在歌颂木兰的“替父从军”的豪迈气概和“辞官归田”的不慕名利,塑造的是一个无论是封建伦理还是现代社会都值得歌颂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而非“任长霞”式的女强人。此处不宜随意发挥,应忠实于课文,在材料详略的安排上作些适当的发挥;可把扩写的木兰征战的详细材料当作反例,让学生思考:征战场面如多写几笔,文中木兰的形象就不会再是千古传诵的奇女子、好女子了。其实,此类写法在中学教材里并不少见,像《背影》中写“我”“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仅用8个字就将父子俩在南京一天的事情全部概括,却将浓墨泼于能体现拳拳爱子之情的车站买桔、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借题发挥才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在联系,才能将文章的精髓“发挥”出来。
其次,“对某个片段作合理的想象”,笔者认为:所谓“合理想象”,应是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理性的发挥,而不是信马由缰。《木兰诗》中的扩写宜在“替父从军”、“辞官”及“家人团聚”这几个场面上;续写的应是木兰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征战场面的发挥,看似很过瘾,也很时尚,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这样“发挥”出来的巾帼英雄与母夜叉孙二娘何异?这种发挥的结果只能让学生更多地想到网络游戏中装备齐全的“侠女”,传诵千古的“花木兰”则彻底“挥发”了。
第三,《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但不应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诚然,借题发挥是指“借一个事件作为题目来作文章”,但借题发挥既非给材料作文,也不可完全等同于话题作文,应该深入地领会文本的内涵,在不改变原文的“根本”的基础上发挥,不能片面割裂“发挥”与“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只是为了求得课堂教学中能“出彩”,能有几个所谓的“高潮”,其结果一定是赝品不像,又毁了原作。学生的阅读落不到实处,思维空间得不到有效的拓展,只能游走在“貌合神离”的夹层中。
几点反思:
1、延展不能脱离文本,更不能抛开文本。延展性阅读要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首要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比较,学会归纳和梳理,将文章归类予以比较、发挥,在比较中找到文章的内在联系。比如同样是围绕着人生和生命这个主题,杏林子的《生命,生命》通过自己体验到的三件事生发议论,流露出一个残疾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那就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则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现象的敬重和感悟;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则由花喻人,引出了对生命长河的认识,写出了对手足情、生死谜的独特体验。2、扩写要有深度。扩写应在当扩之处,能体现原文的主旨、要义,“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像《羚羊木雕》在文章结尾的反思“这能全怪我吗?”,如果教师能扣住一个“全”字拓展,引导学生找出“我”、爸爸妈妈、乃至万芳在处理这件事中的不妥之处,并由此扩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让学生在感受“我”的情感世界的同时学会如何妥善处理家庭生活中的此类事情,进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扩写才有深度。3、续写要有广度。要把握好“合理”二字的内涵,不能为了凑热闹,为了续写而续写,不然就成了“狗尾续貂”。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的续写,从发散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上看,无论学生写皇帝能否改过都值得表扬。其实,细心的同学完全能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发现皇帝根本不可能改过的蛛丝马迹。读透文本,续写的合理性才有了坚实的基础,续写才能有广度。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只有抛弃随意性,遵循文本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才能有效地把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天地。
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