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课堂教学的零距离

作者:李建芳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课堂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消除学生思想上的各种顾虑,师生“零距离”教学,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拆掉讲台 感受零距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然而,以司空见惯的课桌凳的排列而言,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哪一所学校,讲台总是面对着一排排课桌凳高高在上,一如皇帝威临群臣的“龙椅”,让人望而生畏、诚惶诚恐。一位教师说得好:“课堂上教师如果常常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面对孩子显示自己的威严,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讲台就成了威严的象征,课堂上孩子就会产生紧张情绪,思维就会失去灵活性”。为此,我在教学中,时时更换讲台位置,或站在教室中间,或坐在教室后面,特别是看了电影《一个不能少》后,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年幼的魏老师让学生围在黑板前,你写一个字,他写一个字,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这就促使我也干脆拆掉讲台,融入同学们中间,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师生们团团围在一起进行教学,果然教学效果显著。拆掉“讲台”,消除了学生心目中“讲台”如“龙椅”的顾虑,感受师生之间的零距离,心与心更相通了,教师融入了学生中间,成为了一位听众,一位学习伙伴,一位合作者,一位指导者,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之间也学会了合作学习,学会与大家分享荣誉和快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二、摒弃“师道尊严”观念 体验零距离
  
  教师教学常常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脸朝黑板背朝学生,学生见到老师,如臣子见到皇帝,惟命是从,终日惶恐不安。再加上肩负着“授业”、“传道”特殊任务的教师,一上课就绷紧一根弦,自觉不自觉地庄严起来,严肃起来,威严的面孔主宰着课堂教学。学生们面对着“师道尊严”的教师,怎敢潇洒,怎敢诙谐。徐州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让学生放松地称呼自己“于先生”、“于阿公”、“于永正老师”、“于永正同志”,最后,终于有学生大胆地喊出了“于永正”,于老师愉快地应了声“到”。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和稚气未脱的孩童之间真正做到了“零距离”。为此,在教学中,我让每一个学生走向讲台,充当小老师,开始时小老师也一本正经,摆出严肃的面孔,通过我的诱导,小老师明白了:学生可以当老师,老师也可以当学生,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一个个登台,一次次试教,消除了师道尊严的顾虑,消除了师生隔膜,师生之间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上你说我讲,你谈我论,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成了师生沟通的自由天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让学生大胆地说 品味零距离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爱玩好动,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然而他们一到课堂就哑口无言了,究其原因是中小学生自尊心强,怕说错后被老师和同学笑,于是干脆不说。针对这种情况,我巧设疑难,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对了给予肯定,说错了予以包容。事实上,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特别是语文,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学生对一篇篇的课文、一个个命题乃至种种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再加上一些问题受老师的阅历和社会的发展制约,一时不能判断其正误: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就提出了六边形教室,这在当时是个笑话,而到了九十年代,六边形教室成了事实。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不要唯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教师应予以肯定;“自己的”、“独特的”认识也可能是有缺陷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思考,说的是真话,教师都应予以包容。肯定与包容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尊重,这种尊重既能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也利于教学民主的发扬光大,形成和谐宽松的语文学习氛围,构筑师生平等对话的新平台,让学生无拘无束大胆想、大胆说,品味师生零距离的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零距离教学,强调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出展现学生个性的环境,强调学生主体自由及其尊严,有助于教师把握教材“动”点,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零距离教学,创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新平台,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大胆质疑,探索知识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单位:湖南郴州临武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