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潘建军 尤 明




  潘建军:男,1960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1995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 。2002年9月调任宁海县跃龙中学校长兼书记。2005年,他又获浙江省第十八届“春蚕”奖及全国青少年第二届“科技之星”优秀工作者称号。他主持的《阳光工程——校务公开工作的探索》、《利用语言综合室,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等多项课题分别获省级与市级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主编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第二期与第四期,他撰写的《不定式的一些特殊用法》《以a开头的表语形容词的特性》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这块曾培养过无数人才,铸就过历史辉煌,孕育过宁海文明的地灵人杰的宝地,给了年轻的跃龙中学丰厚的文化底蕴。今天,一支锐意创新,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给她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一群勤学善学优学的莘莘学子又为她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全校师生牢记“勤奋求实律己明志”的校训,励志笃行,不断进取,勤学精教,这所仅只有八年校龄的年轻学校,连续七年中考名列全县前茅;各项竞赛战绩斐然;以人为本,发挥其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信赖。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走访了跃龙中学校长——潘建军。
  尤:跃龙中学是一所只有八年历史的年轻学校,为什么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能够创出这样的辉煌,作为一校之长,您在整个学校的管理中,有哪些重大的举措?
  潘:跃龙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这块校址是一宝地,有着近200年的办学历史,蕴藏着极其丰实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内涵。办好学校,必须要求校长学会三种思考:一是当前思考,二是超前思考,三是换位思考。发展学校必须要求校长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明确的办学目标。近几年,我在学校管理中,从五大方面着手:一是创建生态校园,建设以绿化、精品、和谐、涵咏为目标的校园环境系统,营造师以生为本,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氛围,以勤奋、求实、律己、明志为校训,以求精、求是、求实为校风,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教风,以自主、慎思、合作、进取为学风的校风系统;建设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让师生品味生活、享受学习、珍惜工作、感受生活的丰实、学习的快乐、工作的美丽为目标的学习化校园生态系统,建立“决策——执行——实施——考评——奖惩”为管理目标的运行机制,“人员——资金——物品——事务”的有效系统;在办学上形成“学生——教师——教学——质量——品牌——学生”的良性循环;在社会系统中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政府”之间的和谐连接的循环系统。二是开设体现“以创新为主题,课堂为主轴,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智慧课堂,建立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现代智慧课堂,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拥有智慧,而且展示个性,发挥潜能。三是打造育人氛围,关注学生品格的塑造、心智的培育、潜能的发掘、身心的健康。四是建立现代学校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五是积聚校园精神。办学特色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和学生的活动上,创建学校特色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持续发展。
  尤: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成功的灵魂,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校长的重要职责,也是校长的治校之本。有人这样说过,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学校的试金石,科研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科研这一块,您又是怎样做的呢?
  潘: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巨大推动力,是造就有作为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基础。如何凭教育科研上台阶,凭教育科研创特色,靠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带着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去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去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寻求解决矛盾和问题症结的新方法、新举措,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育科研工作我们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网络管理入手,重点抓研训一体化建设,这是我们抓教科研工作的一大亮点。这种模式有三大特点:一、注重研训一体化的整合。简单地说,就是将研究和培训整合在一起;二、“研”和“训”的相互转化。所谓转化,就是把“研”的最新成果及时转化为“训”的内容;在“训”的过程中推广和发展“研”的成果。三、研训一体化是“研”与“训”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这种研训一体化模式培训,对我们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校本培训课程都有好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尤:在2006年学校工作报告中,您又提出了“以德治校,民主理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客观指向,请问这样一个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潘:我们的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学校又获得了省市级十八项荣誉,中考上线率达百分之百,其中上省一级重点中学——宁海中学的人数有134人,占宁中招生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这一年,是我们学校前进的一年,发展的一年,辉煌的一年。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2006年工作目标。这一工作目标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加快适应课改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步伐,增强教师自我创新能力,推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教育“三满意工程”建设,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为顺利实现十年创名校的目标打下基础。主要的工作是:优化管理,保持校园、班级、教学稳定的良好局面,发挥校内师资优势,建立“名师带徒,骨干结队,新老结合”的帮教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确立2006年为效益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思想负担,扎实推进基础加特长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校特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的实施、推广以及高质量论文的发表;促进常规教育教学促进教科研、教科研带动常规教育教学的良好局面的形成。继续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理校,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尤:简单德育、形式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误区,跃龙中学是怎样切切实实抓德育的,你们的德育工作的模式是怎样的?
  潘:德育工作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作为义务教育段学校来说,我认为“要成才必先成人”。学校教育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生成和人格的提升。学校必须摒弃以升学为目的的单向目标,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化、健康化、主题化和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德育工作思路为点面结合,立足点上下功夫。我们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远大的抱负,又具有较强的学习创造能力、丰实的情感和健康人格的现代“立体人”。培养现代“立体人”,一是要突出两点:即“三全”(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三个为主:即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这是我校“立体德育”的策略。实现三个载体:即常规教育系列化、发展教育渐进化、成功教育课程化。常规教育系统化,确立发展学校德育分层目标,各年级段分层目标即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考虑初中学生的基本要求,做到三年一贯化。发展教育渐进化:即开展普通学生、合格学生、文明学生、星级学生、明星学生德育自创活动,成功教育课程化:这是“立体德育”的又一新的尝试。在成功教育中抓好五个环节,即“引导、辨析、选择、践行、升华”,给每个学生都定一个目标,定步骤、定时间、分阶段的尝试体验成功,每一个环节均有个案记录,逐步形成“立体”式德育评价。二是着力建设三大文化:即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视听文化建设、“成功教育”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其目的就是营造氛围、美好环境,提高育人层次、丰实德育手段、优化德育效果。
  尤: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一位优秀的校长,跃龙中学这几年取得的成就,凝聚了潘校长的心血和汗水。请问:您下一步工作的思路是怎样的?
  潘:领导学校,首先是办学思想的领导。先进的办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校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关心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并将这一办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使教师树立新时代的管理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管理观:坚持方向性的管理原则,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取向。树立民主化的管理观念,确立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形成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学校观:面向全体的大众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教育为终身教育打基础的教育;教师观:有较好的教育科学理论功底,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较高的学习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性格,理解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观:教学内容从“唯科学主义”到科学教育,教学过程要从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形式从强调整齐划一到灵活多样,教学原则在坚持传统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巩固性八大原则的基础上,切实贯彻现代社会逐渐形成的巨大教育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体性原则和成功性原则;教学手段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质量观:高分不等于高能,低分不等于低能,全面不等于全优,后进不等于差生;人才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长。
  这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这是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正确的领导,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她创造了令人自豪的过去;今天,跃龙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我们相信:年轻的跃龙中学,能为宁海的教育事业带来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