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韩 夫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把阅读对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抓得好,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更多地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轻视和削弱这种主体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目的偏离。因为不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味,而是过快地分析讲解,学生学习的过程被简化,学生就不能在学习过程中自求自得,自探自结。
  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肤浅单一。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其主题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主体间,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新的意义。
  我们的阅读教学却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师以自己和教参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认同教师及其知识,缺乏自身的感知和体验,缺失直接与作品的对话,因而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主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语文审美意识与创造力的下降和语文思维方式的僵化。
  对写作技巧认识的泛化。语文阅读教学散、慢、差的原因,就是教师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永远都是拿几个框框来套用。讲小说一律环境、人物、情节;讲散文一概形散而神不散;讲具体的文章每篇都是中心明确,结构紧凑,用词准确等。学生也因此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养成一种惰性,不会主动去钻研。
  
  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要途径。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学生的真实需求为突破口,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觉到常学常新,对语文阅读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
  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必要途径
  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实现师生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把对学生的“教”变成引导学生感受、质疑、钻研、讨论的行动。立体的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主题立意、语言结构,尽量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发挥想象力,不断地去发现教材中作者的个性。如庄子的汪洋恣肆,鲁迅的深沉热情,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让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把学生的阅读引向作品的深处,引向心灵的深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核心途径
  阅读品质属非智力因素。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实乃一种品性,一种素质,一种长期作用于人的品质。把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概括为阅读品质,不仅更全面,也更接近问题的实质。阅读品质主要应该包括下列要素:
  专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是记忆的钢刀,也就是说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留下的痕迹就越深。江苏高考曾有一篇优秀作文《〈红楼梦〉之我见》引用鲁迅语,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竟然能一字不差地默写,可见他平时读书是怎样的投入和专注。
  思辨。阅读需要有乐于思辨的品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即所谓“进得去”,需要思辨;筛选提要,形成独创见解,并躬身实践,即所谓“出得来”,更需要思辨。一个人对于阅读内容的敏锐的思考力,正是源于乐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恒心。当前,不少学生急功近利,在阅读方面总是想走捷径。因此,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补充途径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阅读内容的选择。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可以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所以要选择思想健康,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读。
  阅读方法的采用。阅读方法的采用是根据阅读目的和内容来确定的。获取信息,了解大致情况采用略读;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行鉴赏就要采用精读等。
  阅读积累。课外阅读中进行摘录,整理,归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如果能把感悟写成心得,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语文阅读教学也应以人为本。总之,我们只有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
  
  单位:江苏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