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发散思维与作文立意
作者:籍振国 国路格
发散思维即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多元思维,就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具有多端性、独特性和变通性。思维在头脑中是可以发散的,它像一个光源向四面八方辐射,当思维纵横交错时,思路就纵横扩散。而每条思维射线的落点,就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立意。宋代陆游的咏梅诗,其数量在百首之上,但在他的笔下,都能以独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诗人特殊环境中的思想感情,且各有各的构思,各有各的意境,各有各的情韵。而毛泽东同志的《咏梅》,堪称是反意思维的典范:一反陆词的消极颓丧而为坚强乐观,二反陆词的格调低沉而为昂扬高亢,三反陆词的孤芳自赏而为无产阶级的高风亮节。作为文章所表现的事物或题材,其自身的属性不是单一的,它不只包含一个对立面,而是一个多侧面、多元化、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多关系的复合体。而由于作者各自的经历、能力和心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的认识和感受,也是有差异的。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发散思维在主客观两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天地,它更富有灵活性、多向性和创造性。
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立意上进行“发散”,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地扩大思路,掌握事物的多义性。如《萤火虫》,可纵向想:萤光可照明、萤光虽微但生命不息发光不止、萤光为自然界增添了光采与活力……可横向想:萤火虫与人、萤火虫与自然界、萤火虫与火炬……还可类比想到烛光、星光、月光、人生之光等,由此达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元境界。对同一题目可从不同角度思索,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激活思维,拓宽思路。发散到一定程度进行思维梳理、聚合,找到最佳切入点来构思,完成一次质的飞跃。如《风景》,要写出新意,关键在如何看“风景”。如果能摆脱容易雷同的自然风景的束缚,就能创立新的视点:每个人都是立于社会的一道风景,因此都要注意树立自身美好的形象,为社会营造亮丽的风景。再抽象一点,写“人的生和死”是一道风景,由此赞美生的壮丽、死的壮烈。这样,就对“风景”做出了新的诠释,文章就自然出了新意。立意创新的关键是激活思路,多一条思路,就可能多一个思维的驿站,每一个驿站都可能是一个新的立意。
发散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反向思维,即美国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卢森堡的“两面思维”,更能产生创造力,因为它往往发散到被人们忽视或否定的一面。反向思维,言之成理,更易出新。比如一些名言警句或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哲理性或警策性,流传日久,往往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实际上,不少名言警句的所论是就其一点或一个角度而言的,我们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言之。如“对牛弹琴”,原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而周恩来的“对,牛弹琴”,加一逗号使其新意顿然开花,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的“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则反出了另一新理。“开卷未必有益”,强调必须认真选择读物,否则开卷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其它如“知不足者常乐”,“学海无涯乐作舟”,“有志者未必事成”等等,只要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就及时予以肯定、鼓励他们勇于反常出格,标新立异。当然,我们所说的运用反意思维并非主张无端地每题必“异”,而是主张一种能动的敏感表现,对事物确有深刻独到的见解的自觉反向思维,即仅仅是在事物的另一对称轴上作一点简单的浅层推导,给人以为赋新词强作“反”的感觉。
培养学生立意方面的发散思维,一要引导学生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与命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有所顾忌,有所回避。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张扬个性。做到宣泄率真,挥洒感悟,反刍历史,憧憬未来。如果记忆表象丰富多样,感情激发力强劲,学生的思维必然活跃,创新能力随之也增强。三要解放学生的头脑,敢想善想,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放开胆子,生发写作冲动和欲望,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写出更多有个性、有思想、有新意的“放胆文”。每进行一次这样的作文,发散思维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去领略生活,用自己的思维去剖析生活,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
单位:河北隆尧县白家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