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中学生作文虚幻倾向的矫治
作者:陈志军
作文虚幻倾向与中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有关,与学生阅读视野有关。当今的中学生热衷阅读武侠小说、网络读物、卡通和口袋书之类的浅近作品,他们头脑中容易形成虚拟世界。但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中学生缺少一种观察生活,探索人生的科学精神;缺少一种感受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的人文素养,对这种文风必须予以矫正。
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观。明确生活是创作之源,“我”才是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郁达夫先生曾经说过,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言下之意,写作要写自己,写出自己的“个性”,写自己当然脱离不了生活现实。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什么能打动读者,就是因为作者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在文中,作者真实的“自我”个性,特别是其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表现得具体而生动。一部《红楼梦》,洋洋洒洒,它是作家曹雪芹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是作者自身生命历程的浓缩,因此红楼故事不是凭空捏造的。《西游记》看似虚幻浪漫,仔细揣摩却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批判。写作要忠实于生活,而不是历史或文本。
第二,要积极开拓学生的写作空间。有的同学因为局限在小的生活圈子,整天呆在教室,满脑子是课业,分数、名次困扰着自己,无缘深入社会,研究生活,一旦写作,便成了无米之炊,于是只得回到童年,翻捡旧事,或回归历史、文本中,寻找寄托物。其实,我们的学生生活,也是取之不竭的题材库。我们每天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个中理解、关怀、帮助、矛盾、误解,不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吗?成长的烦恼、学习的乐趣,不是也可以大书特书吗?上学途中的遭遇、校园里的见闻同样可以形成文字。可见学生生活不是没有可写的话题,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社会生活热点纷呈。有的同学爱好体育,一个刘翔,该可引出多少个议论话题;有的同学迷恋明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前幕后的故事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有的同学爱国忧民,农民减负,下岗工受助,要员贪贿事发之类的事,可歌可挞。
题材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的笔下不能只有雷锋、焦裕禄、抗日英雄、爱因斯坦这些形象,更要有吴天祥、抗非英雄、袁隆平、姚明、杨利伟这些新时代的典型。
题材领域的拓展延伸,让我们在写作活动中,有如临大海、如履泰山的感受。
第三,要炼识以提升文章的境界。在写作实践中,学生也并非全然不能关照生活,只是不会从中悟出生活的内蕴。作家韩少功说:“当我们强调生活是写作源泉时,不要忘记生活是靠思想来发现,来选择提炼,来剖析的。”炼识,就是一个由眼前的景物人事生发情理的过程。
炼识的常见思路有四种:一是由形思神。即从事物外在可观可感的形貌、姿态、声色中,推绎出所蕴含的精神。本来“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鲁迅却发现了它的美,发现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特点,给读者描绘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二是由物思理。“物”是可观可感的,“理”需要思考锤炼才能获得。王安石观褒禅山之景而得做事必“尽吾志”,而为学必“深思而慎取”之理。三是由果思因。世界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偶然事件、孤立事物的随意堆积,其间存在着种种因果“链”。雅典奥运,刘翔摘得金牌,缔造东方人神话。这是一个结果,那么这个荣誉得到的前因会有许多。比如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适于短跑的身体素质,国力的提升,科学的训练等。四是见难而思解。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看到、听到种种“问题”,作为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找出解决办法,“识”因此而炼成。比如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引发火灾和人身伤害,尽管许多城市制定了禁放法规,但总有人犯规。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人非要放鞭炮?这里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心理根源,所以要解决问题,一要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二要努力发展经济,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祥和的人际关系,有了这两点,人们自然会减弱对鞭炮的兴趣。这一番“见难而思解”的结果,形成文字,就是一篇有思想的文章。
最后,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如何将学生的思想与生活衔接起来呢?一个通常的做法,就是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不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都要及时记录下来,社会上的、家庭里的、学校中的、自然现象中的景物、理化生的实验过程、家乡的风土人情,都是描写记录的对象。第二步工作就是将记录中的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材料作精当的点评,以炼识。第三步就是注意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此学生发现生活、提炼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就增强了。
单位:武汉市洪山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