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作文教学中的三个注重

作者:肖金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需要,但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还需要一定的学习诱因,如何制造学习诱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的第一要著。
  
  一、注重作文训练形式,善于灵活分解训练
  
  作文教学单靠两周一次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训练学生能力不能一暴十寒,要经常随机训练,多做分解动作训练,不要只是集中训练,否则,学生的兴趣就不会那么高,训练效果不好。对此,笔者曾做过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1.有意识地品读文采斐然的文句
  如品读到“年轻的妈妈像一杯酒,爸爸一喝就醉了”时,首先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句话的意思“爸爸很爱妈妈”;其次,让他们分析这句话美的原因——表达技巧的运用。这样训练多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之一——理解句子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运用修辞表达思想的意识。
  2.有意识地提供语句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转述。
  有了运用意识还得加强运用训练,为此,我经常做一些语言的转换训练。有充分准备的,也有即兴的。例如:我曾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情景,要求他们转换成形象含蓄的说法:“你是我的老朋友,我很了解你,这样的事就不需要解释了。”不少学生对这样的练习很感兴趣,努力寻找较好的说法。有个同学这样说:鱼对水说,我能感知你是否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很显然是借鉴而来)。也有同学说:花是否绽放对了解花性的园丁来说都一样。
  3.有意识地训练仿写与续写
  其实,多做仿写题就是比较好的语言训练,不要把仿写仅作为高考考点复习了事,它在学生的作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仿写:山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______;______;老师笑了,是因为你金榜题名了。训练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又如,在学习了舒婷《致橡树》、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后,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续写:如果我是一片树叶______。训练学生抓住树叶的特点去想象,学生写出了或长或短的诗句,有亲情的、有友情的、有爱情的,也有爱国的。应该说高中的学生一般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可这样的课上,居然不少同学抢先宣读自己的作品。
  实践证明,这种小型的训练既简捷轻快,又让学生兴趣盎然。
  
  二、注意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与丰富性
  
  1.有意识地运用不拘一格的训练素材
  作文指导课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善于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训练学生认识话题、训练个性化语言的描写,我曾上了这样一节作文课:在让学生充分回顾、了解、总结了有关知识后,让学生看两三分钟无声电影,然后为其中男女主人公配台词。学生想象奇特,话题不一。有的起来宣读时主动要求看着画面配音,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兴趣浓烈。
  2.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生活情景
  作文教学也要善于抓住写作训练的契机。这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关注社会焦点、热点,也关注学生心理成长的敏感点,充分利用作文题,对社会、校园、班里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加以评论,字数不要求多,有观点即可,三言两语,短小精悍更好,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生活,养成从社会中吸取写作材料、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又如高三学生的拍拖现象,班主任是苦口婆心,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我们怎样用文章反映这样一种现象呢?为此,我特意将杂志上的一篇优秀范文《班主任的风花雪月》提供给他们,学生读得眉飞色舞,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写作兴趣和技巧。
  
  三、注重品读学生作品,作文评讲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
  
  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固不可少,但尤其重要的是教师的评讲课。讲评课既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得失,又要让他们提高写作兴趣。以前评讲总爱从问题出发,从修改下手,注意讨论学生作品的得失,然收效甚微。现在,我改变了做法,学会欣赏学生作文,也让学生学会欣赏同学与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在成功中获得写作快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每次作文,我总是选出较好的文章张贴到作文园地上,学生读后各自写感想、体会,再利用作文评讲课让他们上台点评同学的作品,并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过去是两周一次作文,学生觉得很烦,现在一周一次他们却很开心,如果老师跟不上这个节奏,他们会主动提出要求。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也要注意残缺美,不需要追求完美严整的形式,追求完美就等于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
  
  单位:广东南海官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