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作文教学路在何方

作者:赵凤枝




  作文教学的顽症由来已久。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学生的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从高一到高三,各个阶段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作文知识,让他们进行哪些作文训练,心中无数。新教材中的写作训练,与阅读的课文是两张皮,也让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平时作文教学随心所欲,看什么题好就写什么,紧跟“信息”走,训练缺乏梯度。二是重视作文知识的教学,但忽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多数教师都会精讲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标题、开头、结尾等等,尽量把作文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但结果呢,学生雷同作文不可胜数,构思相似,甚至材料也相同。笔者曾经批阅一次统考作文,话题是“尊重”,结果大部分都写乞丐搬砖懂得自尊这件事,大多数感受也是相同的,叫老师评分都困难。学生积累少,感悟浅,怎么叫他们写出内容丰富而又思想深刻的文章来呢?三是作文教学思路一成不变。很多语文教师负担较重,对作文教学投入不大,用心思考不够。教学中最普遍的循环方式就是指导作文——布置作文题——学生写作——教师评分——评讲作文。虽说有作文指导,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性,对学生作文能力检测没有侧重点,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盲目性很大;评讲作文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全班学生作文问题综合起来就是面面俱到了,最终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至于作文后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真正将每次的作文训练落到实处更无从谈起。所以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不足之处只有理论认识难有实际提高,这又如何叫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呢?四是作文批改结果多以分数形式呈现。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每篇作文都精批细改,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教师常常只是打个分数,(少数典型一点的作文写几句简单的评语)就算完成了一篇作文的批改,理由便是作文不是改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也就是看看分数,至于写作的得失并不深究。
  作文教学路在何方?首先要有全局观念,确立长远目标,定下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循序渐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把较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分解成一系列较小的要素和步骤,然后找到帮助学生学习这些要素的方式。”若按文体分类,可以将各种文体的知识点分解,每次针对性地训练一两个重点,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或片段训练在某些能力上有所提高。比如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上,可以把议论文分解成以下几点:确立论点的要求,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语言等。单个知识点又可以分解,像议论文的结构又可以分解成层递、并列、对照等类型进行训练。在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作文教学指导下,学生作文能力就能逐步提高。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积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从学过的课文和平日大量的阅读中已经接触了不少的知识和写作材料。俗话说死读书不善用者是两脚书橱。很多学生拿着金饭碗要饭,作文时不是手头没有材料可用,而是不会调用,所以导致作文空洞、肤浅,或者人云亦云。教师不但要求学生将阅读到的材料记准记牢,而且要让他们分类,弄清材料跟哪些思想情感有联系,这样便于写作时及时调用。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体验,多写随笔。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要要求他们用心体验并记下来,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使他们的思想空间得以广阔延伸,心灵世界得以自由拓展,思辩力和洞察力得以快速提升。再次,作文教法要灵活多变。作文指导课并不一定要等到写作文时,有时也未必要专项训练,它有时可以与课文同步。阅读一篇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谈感想谈收获,及时动笔写写。可以写评论,可以写感想,也可以仿写、扩写、缩写,续写,形式可灵活多样。还应该结合课文,教给学生一些作文章法。俗话说“先规矩而后巧”,规矩是可以学的,巧是要以“规矩”为前提的。当然有人认为这是在搞死板的作文模式,在创新时代它是不和谐之音。但真正一线的教师都不可否认这一点,很多学生连作文是怎么作成的都不知道。创新作文都离了谱,哪里叫创新,简直是畸形作文。学生多学几种章法,熟练了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创造。最后,作文批改应有的放矢,形式不拘一格。每次作文训练都是有侧重点的,教师应根据训练重点来评判学生作文,千万不必面面俱到。批改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自改、互改、抽改、面改或全批全改等方式。自改互改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的缺陷,互相取长补短。当然教师得指导好,教他们从哪些方面修改。抽改可以从部分看整体,基本上能反映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面改类似于开小灶,能够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总之作文的批改应以反馈快,效果好为准。作文教学的构建任重而道远。创新的时代呼唤思想开放的人才,愿每位语文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作文教学的多快好省做点实事。
  
  单位:湖北武穴育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