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作者:熊栋梁 李金华




  多年来,耕耘于三尺讲台,深知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语文老师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美的环境下学习到丰富的知识。用“活水”来浇灌未来的希望之花。
  
  一、情境激活
  
  情境激活是一种加之于学习,非理性领域而推之于理性领域的教学积极化策略。依据课文内容特点和风格,结合教师、学生的兴趣优势和习惯,运用语言、动作、表演等手段,艺术地再现课文内容情境,由情境激活学生的情绪、情趣和情感,进而促其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种情境激活,适用于除议论文以外的各种文体,尤其适宜教学文学性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教学对象则以低年级学生为好。凭借课文提供的局部内容(如事件的起因或结局),运用适当手段,重新设想或设计其余内容,或根据课文材料逻辑地推想、想象其前(补)其后(续)的情形,通过呈现新的、前所未有、各不相同的情境的对比和比较,激活学生思维和想象热情。此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性课文。例如讲《守财奴》,先谈一谈一对和谐幸福的父女与葛朗台欧也妮这对父女的对比,从而分析出葛朗台贪婪欺骗的本性,这样去启发引导,学生可更深地去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自觉地去探索不同的思考途径,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力。
  
  二、矛盾激活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学习的需要源于学生内在矛盾性,学生在课堂上的新认识同已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认识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认识中有所不通,即出现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认识的需要,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的动力。语文教学的一大策略就是:造出矛盾,形成冲突,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教者在对课文进行教学化处理时,有意避开教学过程的直指目标和一步到位,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足以刺激心智兴奋的矛盾性问题,使教学过程矛盾化处理的关键是“问”的设计:既要问得“刺激”(有挑战性),又要有难度(切近“最近发展区”),还要形成逻辑系列(环环相扣)。在课堂上不妨放手让学生争一争、辩一辩,让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看法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例如,《祝福》中对祥林嫂有无反抗精神的看法。学生通过争、辩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拓展了思维,提高了看问题的深度。教师要善于做一个“煽风点火”者,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挑”起学生的争辩,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三、创造激活
  
  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使语文学科具有可参与、可挖掘、可发散、可创造的优越性,而学生又是聪明的,学生集体的智慧更是难以估量的,当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上的创造主体时,常会有非凡的表现,教学也将因此而充满生机和活力。现实语文教学的取向在文章知识,多数教师依据现成材料设计教学,口径一致,内容一统。事实上语文学科丰富多彩性就在于: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可以凭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对其做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如我讲授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在授课前,先让学生预习一遍,上课时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看《林黛玉进贾府》的录像片段,大概用10分钟,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大部分学生都谈到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这三个人物。
  谈林黛玉:
  生甲:她是一个可怜的女孩,这么小就寄人篱下,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
  生乙:她是一个极聪明的女孩,年纪轻轻的就已念了《四书》。
  生丙:她是一个狡猾、造作的女孩,如贾母问她念何书时,她能照实回答念了《四书》,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怕人见笑,避而不答,只说“些须认得几个字”。
  谈贾宝玉:
  生甲:他英俊叛逆,很有才情。
  生乙:他奶油奶气的,不够强壮,在现在这个社会难以立足。
  谈王熙凤:
  学生:确实很精明能干,也很会观颜察色,投其所好,虽然有点心术不正,但也是当时环境所造成的,如果这种人放到现实社会中,肯定是大腕。《南方日报》4月23日报导,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首期33名“女性管理者课程班”的学员日前毕业。因为这个课程班是专门针对精英女性量身定做的,所以北大光华又把它称作“北大熙凤班”。可见,王熙凤的影响不小。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非常尽兴,一节课在同学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再如第四册《项链》这一课,考虑到这篇小说容易理解,事先没有安排学生预习,而是让他们在课堂上阅读,看看学生在把握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有什么感觉。
  刚看完时,有些学生就难过得流出了眼泪,说明学生都参与了阅读,融情入景。全班讨论玛蒂尔德形象如下:
  生甲:她活该,这是她追求虚荣的结果。
  生乙:她太可怜了,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弥补这一个不经意的过错,牺牲了宝贵的时间和青春。
  生丙:她很诚实,很可爱,最终她会对佛来思节夫人道出实情,而且这十年都是靠自己的劳动本分地赚钱。
  生丁:佛来思节夫人最后的回答太残忍了,玛蒂尔德可能会崩溃,十年的辛酸,十年的遗憾与悔恨,到头来追求的结果竟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学生们回答争先恐后,都讲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文章的主题不言而喻,至于写作方法,迎刃而解。
  这样,因为老师摒弃了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自然而然地就能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竞赛激活
  
  竞赛激活有两种形式:一是贯穿于课堂教学机制中的经常性比赛活动,二是专门组织的竞赛评比。前者意在造成一种氛围,把教学调控为具有竞逐比试特点的能动表现过程。在备课时预先设计竞赛,使之同时成为教学检测环节和反馈手段。诸如记忆性(识记、背诵)、观察性、猜测性、判断性、发现性、思辩性、想象性等竞赛,各种水平的学生,包括“双基”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都可能取胜,以至成为喜爱语文、学好语文的契机和开端。组织这类竞赛可以激发和增强集体竞争意识,是一种没有负面效应的竞赛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可以把学生的能动性极大地激发出来。
  五、创设多种方式
  1.悬念法
  悬念是文学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语文本身的文学性、广博性、认识切入的多角度性、结论答案的非唯一性,使语文教学可以运用悬念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对教学保持饶有兴致的关切心情。悬念激活一要聚焦,所设悬念应是教学内容的“核”和“结”,具有牵动和辐射意义;二要巧施,即悬念本身要新颖、巧妙,富有启迪性和艺术性,施用要选好时机,或用以导入,或用以造成高潮,或用于需要集中学习注意力之时。
  2、愉快法
  自古以来的师道尊严,形成了教师那种严肃、呆板、不苟言笑的形象,也让一些老师总是用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学生,好像自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圣人,其实,不论是圣人、贤人还是庸人、愚人,他都是人,只要是人,他就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论心情如何,在课堂上老师都应该拥有愉快的心情、甜美的笑容。
  课堂上,老师的心情与课堂气氛影响极大,有一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老师那久违的笑容,好像一束阳光,把这段时间的阴霾都驱散了。前段时间老师因为家庭的缘故心情一直都不好,每天都神情沮丧,动不动就对我们瞪眼睛,每上他的课,我们都会神经紧张,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留神会被他骂,那段时间,全班同学都好像有点忧郁,有点紧张。今天,我发觉,老师那阳光般的笑容,不单只照到了我,还照到了全班,全班同学因为老师的笑而变得无比轻松,课堂气氛很活跃。如果老师的心情每天都这样愉快,每天都露出阳光般的笑容,那该多好啊……”
  古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老师自己心情不好,不应该把这个坏心情传染给学生,学生也没有义务来承受这种遭遇。这样做,对学生来说,不论从接受知识,还是从身心健康方面都不利于发展,对老师而言,这个坏心情不但会影响他传授知识的质量,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良好形象。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保持愉快的心情既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又在学生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3.换位法
  课堂教学沉闷板滞常常是因为教与学两种心理层面存在反差,学不理解教,觉得教总是不能真正拨动他们的心弦;教也不理解学,认为学采取的是不合作态度。用换位法变换教与学的规定角色,由学生尝试教,教师体验学,课堂气氛就会大大改观。具体做法是推选语文读说听写能力较强的学生独立备课,然后当众说明教学设计,征求意见和补充修改;上课时,教师作为普通一员坐在学生座位上,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结束后组织评议。面对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只有顺应潮流,优化课堂,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完善自己,不断地耕耘、探索、开拓,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一批的合格人才。
  
  单位:湖北随州市曾都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