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课堂提问探微

作者:杨秀兰 毕秋玲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既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老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凭借有准备、有目的的提问来体现。这种提问可以对学生进行定向引导,启发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进行积极的正确的思考,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几乎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会用到提问。复习旧知识、检查预习,要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获取新知识,要提问;总结学习内容、系统归纳已学知识,也要提问。可以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得太浅,学生思之无味;问题提得太宽,学生思之无从;问题提得太深,学生不能回答,会出现教学的“断路”现象;问题提得太细,会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所以,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提得恰到好处。
  那么,如何才能使提问恰到好处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主题性原则
  
  即提问应根据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提问还应相对集中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如讲《尤二姐之死》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运用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从封建贵族家庭内部妻妾斗争的生活现象中,分析、认识蕴含其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这就是设计提问的依据。具体问题的设计,抓住两条线:一是情节的发展,使学生明确矛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二是抓住王熙凤“明是一盘火,暗是一把刀”的典型性格,扣住作品中故意留下的疑团——破解。诸如:①小厮们为什么仍旧请了那年给晴雯看病的胡君荣来为尤二姐看病?②胡君荣下虎狼药打下胎儿是偶然误诊还是另有原因?③尤二姐流产后,凤姐偏又叫人去算命卜卦,算命人又偏偏说是“属兔的阴人冲犯了”,恰恰又只有秋桐是属兔的,这是不是偶然的巧合?④贾母为什么吩咐贾琏,不允许将尤二姐的灵柩送往家庙中?⑤尤二姐死后贾琏打开尤氏箱笼去拿“体己”,竟一点无存,为什么?他为什么对此不做追究?这些迷团虽是作者的艺术构思,却是教学中要突破的疑点,是揭示妻妾斗争的实质,分析王熙凤典型性格的关键。所以抓住关键的提问就可起到解疑释题,达到教学目标的桥梁作用。
  
  二、适度性原则
  
  即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备课时老师要预知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在教《祝福》一文时,针对祥林嫂一再向他人陈诉“我真傻”这一情节,第一次设计的问题是:“祥林嫂认为自己真傻,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写这个情节能不能提示小说的主题?”课堂上学生反映木然,不知如何回答。此后对提问修改为:①祥林嫂为什么总是念念不忘阿毛被狼吃了的惨祸?②祥林嫂为什么一说到阿毛的事就责备自己“我真傻,真的”?③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反复诉说阿毛的事态度上有何变化?④他人对祥林嫂的诉说已经厌烦、冷漠,祥林嫂为什么总还妄想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阿毛的故事来?这样的提问化难为易,步步引申,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一层层地探讨祥林嫂的失子之痛,类似呓语般的陈诉所折射的心灵创伤、鲁镇人们由同情而转为冷漠的世态炎凉,以及造成这种人际关系的社会根源,从而加深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的理解。
  
  三、引发性原则
  
  在讲授新课或遇到较深、较难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时,创设情境,引起联想,或指点方向,疏通思路。如《祝福》的时代背景,我设想通过学生的预习,通过讨论来完成。于是,便将学生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药》作为引子,设计了以下问题:①《药》写于哪一年?②《祝福》写于哪一年?③《药》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④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在《药》中有哪些反映?⑤能从《祝福》中找出这种表现吗?通过师生间的问答,疏通了学生的思路,从温故中知新,很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设计。
  课堂提问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如: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技巧等等。可见,提问决非教学中的“小技”,而应作为教学法的一个课题深入研究。
  
  单位:山东滨州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