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让激情充满课堂

作者:陈 筱




  情商又称情绪商数(EQ),它是人的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和通用数。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认为:情商是人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最为重要的生存能力,它主要包括人的情绪的自我认识,情绪的自我控制、自我鞭策等,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和适度反应能力。例如如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意,如何克服自己情绪的冲动、沮丧和消极,如何激励自己愈挫愈勇、对未来永远满怀希望,如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善待他人。
  情商涵盖了一个人对事对人的自制力、刚毅力,包括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品德、人格、志向、理想、毅力、信心、恒心、勤奋以及与他人的友好相处、仁爱于人。
  激情教育,即启动学生心底最原始的情感,做一个热情的人,为美而感动,为丑而痛恨,为渴望而追求,为自强而拼搏。
  在语文课堂上,放弃一板一眼的规范式教学,打破教材与大纲的禁锢,提炼课文中的抒情成分,大量地进行情感渗透,把大学里面的文学审美纳入高中课堂,触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先是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体验文学中的人物的喜怒哀乐,然后自己学会用情去体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文学中的人物,来自于社会中的典型,在他们身上,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以人为本位,剖析其灵魂,以人去活生生地影响人,而不是用书本说教人。
  以《祝福》为例。刚接触课本,学生都是以一种不痛不痒的心情与口吻去讨论那个与己无关的可怜的祥林嫂,那个穿着月白背心、蓝色夹袄的祥林嫂也许离学生太过遥远。当她拄着下端开裂的竹竿沦为乞丐,最终在祝福的夜里悲惨孤独地死去时,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没有人为她掉泪,甚至连叹息也少有一声。于是我把话题转到了当时正热播的电视剧《橘子红了》。《橘》剧中的归亚蕾、周迅、黄磊、寇世勋是现今炙手可热的明星,学生对于他(她)们可以说是津津乐道,于是,一反起初的漠然,他们激动了。楚楚动人、凄美绝伦的秀禾,具有新思想却又总是软弱、无能为力、充满矛盾的耀辉,固执、守旧但又不失善良的老爷,还有那个牺牲了终身幸福的封建婚姻的殉葬品大太太,顿时如在眼前。同学们纷纷发言,或为之悲,或为之怒,群情激愤,矛头指向最多的竟然是大太太。有人说她是悲剧的制造者,有人说她是剧中看起来最无私实则是最自私的女人,但也有人说她才是真正的可怜人。同学们唏嘘着秀禾的善良,也痛恨着老爷的跋扈,惋惜着耀辉的“总差那么一点点”,怨恨着大太太编织的那张无形的网住秀禾的自由与幸福的大网,甚至有同学站起来,提到了琼瑶作品《水云间》中的白吟霞,一个同样善良却又命运坎坷的女孩,也有人提到了《雷雨》中的周朴园,一个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同学们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激情过后,我轻轻问了一句:“那么祥林嫂呢?”余波未止,高潮又起。同学们再不是用无所谓的眼光去看待祥林嫂的凄惨。他们激烈地抨击鲁四爷、卫老婆子,甚至还有文中的“我”,但最后也得出了结论:真正的杀人凶手是封建礼教。课程接近尾声,我又说道:“秀禾也好,耀辉也罢,还有祥林嫂,她们其实都抗争过,但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导致了悲惨的结局。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当你去追求去奋进时,也会有些些许许的阻碍。它会让你沮丧,灰心,甚至绝望,但最重要的就是你千万不能放弃,在不摒弃善良的同时,坚强一些,勇敢一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想,祥林嫂、秀禾是走进了学生的心中的,因为在这些人物身上,学生倾注了太多的激情,因此令人难忘。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激情,其主要手段应是教会学生审美,而情感又是审美心理最活跃的因素,二者应是互动的。“真正审美情感的获得,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们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提高到做一个真正的、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自觉性。”
  情感是同人的需求、愿望、理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美感是净化了的情感。因此,教会学生审美是重中之重。学生在课堂上从不同的章节、不同的篇目去感受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去体会一种又一种的人生,并且从中“移情”。别里科夫让他感受守旧、顽固的令人窒息,《边城》中的翠翠让他们领悟最纯朴的人风与人性,《荷花淀》让他们在战争中寻得纯美、和谐,《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他们为悲剧之外还能去咀嚼莎翁诗一样的华丽的人生。学生会很快地在各种各样的人物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与灵魂的皈依,并且迅速地成熟。他们可以叹夕阳之壮美,也可以感秋叶之悲凉,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于是,课文便不再是学习的任务,而是学生审美的载体,是他们完善人生的手段。客观的制度与强迫便过渡为一种自我追求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完美自己的一生而选择的一种方式。
  当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审美激情时,他绝对不会放弃追求,不会停止追求。
  
  单位:武汉市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