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两个版本语文的彩图比较
作者:陈 峰
一、追求书写优美
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书法家更是人才辈出。一手漂亮的字是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虽然彩图数量有限,但编者努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他们从中感悟。“苏·一”展示给学生的是苏轼的《〈赤壁赋〉手迹》“清风徐来”“羽化登仙”。“人·一”呈现给学生两幅:一是《宋代〈论语〉刻本》,让学生聆听孔老夫子的谆谆教诲;二是“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帖卷〉》“流觞曲水”“游目骋怀”。
二、文化底蕴深厚
众多大师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读书不行。没有量的积累,哪来质的飞跃?当师生叹服于大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时,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激情。“苏·一”共八幅彩图,其中古典文学方面的就占了六幅;“人·一”共十四幅彩图,古典文学方面的也占了七幅。可见编者的用心之良苦,熏陶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三、自豪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不像政治课那样系统、概括。它要给学生以感悟,进而认同。选材内容的一大片江山来自中国,那是无庸置疑的,这是量的方面的要求。因此,即使在有限的插图里,“苏·一”选取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北京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四合院;“人·一”则选取了地球上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世界壮举的三峡。而这些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自豪。
四、树立远大志向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志向的远大,决定着民族的振兴和富强。高一正是学生规划人生、设计未来的大好时机,他们崇拜伟人,但又感可望不可及。殊不知伟人的产生也有一个逐步走向伟大的过程。“苏·一”精选了《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他写《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年仅十七岁,与我们现在的高一学生同年。“人·一”精选了朱自清青年时的照片,他写下名文《荷塘月色》时也只有二十九岁。
书画同源,有书,有画;图文并茂,有图,有文。版本虽不同,但展现的是相同的见解、共同的目的。
单位:江苏东台市时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