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语文教材中古典小说选文分析

作者:许 珍




  我国当代中学语文教材在“一个课标,多种教材”的方针指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重要时期。进入新时期后,全国已有十几家出版社陆续出版并发行了初、高中教材。考察分析众多中学语文教材后,可以看出在古典小说选文方面,大体含盖了中国古典小说各种面貌的名家名作,皆是传世名篇且是作品精彩与焦点所在。选文在包含长、短篇小说的同时还注意到文言与白话小说的选编。这对于中学生全面认识古典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都是很全面的。但从几家出版社所选的范文来看,都是传统篇目,是否新教材选编的思想还是在旧教材的“樊笼”之中?其实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小说的选编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传统与经典。
  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全国教材编辑出版的龙头,已具有多年编辑经验。但单从人教版新旧教材的古典小说选文来看,新教材的选编是不太令人满意的。
  
  一、选文的出处
  
  新旧教材中范文的出处,甚至是篇目都没有太大的改动,但旧教材所选的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和明清短篇白话小说在新教材中没选。若能加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小说的各种面貌就会更完整。这样,同学们在学习古典小说时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会只是零碎的知道课文。
  
  二、选文内容的主题
  
  高中新教材避开了爱情及世情为主的篇章,《林黛玉进贾府》虽出自《红楼梦》,但其主题并不在爱情。是否是害怕与学生谈及爱情或害怕学生仿效而早恋呢?关于“爱情”,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异性情感的萌芽。对于处于正常发展中的个体来讲,这种萌芽是必然的也是不容回避的。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坦然视之?其实旧教材所选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柳毅传》等篇目(虽未明确是以爱情的主题被选入)中所描绘的平民层次的爱情对于高中生正确看待早恋,形成正确的爱情观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本人认为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一定数量的爱情及世情的古典小说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平民生活、爱情观念并用以观照其现实生活,可深化学生的认识,改善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选文编排的结构
  
  旧教材初、高中两个阶段共选16篇古典小说。初中每册(除第三册之外)每册都至少选了一篇,高中则以高二和高三下学年为主。这样的数目和编排较新教材看来还是要合理些。新教材初、高中两个阶段共选10篇古典小说。初一年级所选4篇(第一册2篇,第二册2篇)全部是文言短篇小说,初三年级(第五册)所选4篇则都是长篇白话小说的节选,高中二年级(第三册)与高三年级(第五册)各节选1篇白话小说。由此可见,古典小说作品集中编排在初一、初三两个学年段。这样编排虽利于学生比较学习,但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来看却是不便于学生巩固、迁移知识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分为:习得阶段、巩固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在习得阶段,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这些新建构的意义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新意义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出现遗忘现象。没有巩固就更谈不上迁移了。所以从掌握一个知识点的角度出发,对于古典小说的选编过于集中是不太理想的。
  
  四、课程内容
  
  由于课程内容要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所以不同版本教材的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在相同的古典小说篇目中,由于课程内容的不同,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也就不一样了。在此,限于篇幅,笔者不可能将人教版所选的全部的古典小说范文进行分析,故只选取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选文。如人教版初中新旧教材都选了《口技》、《范进中举》这两个篇目,但各个版本的课程内容则不一。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口技》希望学生通过“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欣赏学习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言。而旧教材中的《口技》则是把语言和场面描写等表现手法、艺术特色作为重点,希望学生通过对其的学习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范进中举》在人教版旧教材里是一篇自读课文,由单元提示和自读提示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希望学生通过对这一选文的学习获得: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理解和领悟作品的讽刺艺术。同样是人教版但新教材中的《范进中举》却要求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给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体会其语言特色。高中教材也是一样的。传统篇目《林黛玉进贾府》在人教版旧版中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这一单元,其学习重点是鉴赏人物形象和语言。但它在新版中却是放在与一篇现代小说、一篇当代小说、一篇外国小说组合成的小说单元,其重点是人物形象和环境。由此可见旧教材的课程目标偏重于知识的掌握,而新教材则比较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当然,新教材中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如在选文的呈现方式上它打破了旧教材以单一的文体类型组合单元方式,而开始了文体与人文结合单元的方式。关于这些问题,可留待另做讨论。
  
  单位:四川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