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PK”,用你没商量
作者:柳春燕
有关“PK”的来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大致认为其可能来源于Player Killing、Pornonal Killing、penalty kick和punch kick的缩写。不论来源如何,“PK”后来所衍生出来的意义和各种用法都是在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显现出独特的魅力。
首先,“PK”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一对一的单挑”的意思,其相应的格式为“A PK B”或“与……PK”,其中,“A”和“B”通常为名词性成分,如:
中移动PK中联通。
刘翔PK姚明。
中快餐PK洋快餐。
与哈里波特PK的麻瓜。
有时,“A”和“B”的性质并不一致,如“国际品质PK中国制造”的前一个词就是名词性的,而后一个是动词性的,但在说话人看来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因此也会采取这种格式。可见“A”、“B”之间的可比性是使用该格式的语义基础。
“PK”充当谓语时,还具有各种动态特征,并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衍生出其他的含义。
①可以受情态动词的修饰。
人人都想PK微软。
成都沙河可能PK法国河。
②可以带时体特征,最常见的为表示完结意义的“掉”。
音乐手机能PK掉MP3播放器吗?
“PK”是否该在媒体上被PK掉?
③可以带被动标记。
老板,你会被PK吗?
22个楼盘为何被PK?
诚信“超女版”有望出台,失信者将被PK。
②③中的“PK”就已经衍生出“通过竞争被对手打败”的含义,相当于“被干掉、被淘汰”的意思。
④可以受否定副词或其他副词的修饰。
未成年人不得PK。
人生何处不PK。
需要指出的是,“未成年人不得PK”中的“PK”指“玩PK游戏”,是一种指代的用法;而“人生何处不PK”中的“PK”则是指“与他人竞争”,是一种引申义。
“PK”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功用就是构成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组,其中“PK”既可以修饰别人也可以受别人修饰,都不影响最后形成词组的整体性质,从这个意义上看,“PK”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能产性较强的语素,就像是化学里面的“催化剂”,可以促成很多新词新语。
①“PK”作修饰语
被修饰的词语通常是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名词,双音节以上的还未见。如“PK台”“PK年”、“PK秀”、“PK赛”、“PK战”、“PK时代”、“PK精神”、“PK大戏”、“PK经验”、“PK秘籍”等等。这些词组中,“PK”有时候表示“互相竞争”的含义,有时候则指“玩PK游戏”,具体含义要视语境来定。比如在玩家口中说出的“PK经验”则很有可能是指玩这种游戏的经验,而在《超级女生》中频频出现的“PK台”则是指“用来比赛的擂台”。
②“PK”作中心语
“PK”作中心语时往往具有较强的指称性,其中“PK”虽然还是动词性的并表示“相互竞争”的含义,但由它构成的整个词组是名词性的,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狂PK的狂想曲。
同门PK,只为一个较量。
从以上各种用法中我们可以看到“PK”经历了一个词义扩大和衍生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网络游戏中表示“点杀” | 玩“PK”游戏 |
“一对一的挑战”→“相互竞争”→“通过竞争而被淘汰” |
我们认为,“PK”能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获得如此之多的意义和不同用法,与其独特的语用效果分不开。
①“PK”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PK”是近来才流行的一个产品,是在国外文化和网络文化双重影响下的产品,因此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②“PK”具有独特的语体特征。不难发现,“PK”多使用于新闻标题、娱乐广告等语体中,这是由于它具有结构简单、新式新颖、韵味深长的特点。
“PK”的流行不是空穴来风,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及心理背景,是人们求新求异心理的最好体现,也是大众流行文化的副产品。它和其他网络语言一样,势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待它的火爆我们没有必要视为“洪水猛兽”,只要适当引导,“PK”必将更好地呈现其魅力。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