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失误谈

作者:公丕友




  课堂教学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途径主要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面的形成。语文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在教学上比起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而也就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在处理文章内容的“度”上把握不准,以致出现了种种失误。现举例如下:
  一、提示性材料的运用失误。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讲读前都编有“预习提示”(现代文)或“阅读提示”(文言文),自读课前编写了“自读提示”。有的课后练习题的题干中也有对课文的分析与说明,这些内容反映着编者对教材的主要认识,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在讲析课文前总是让学生先读“预习提示”或“阅读提示”,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点上,笔者觉得不妥。因为这些材料如果使用不好,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课前读“提示”,会让学生觉得某些问题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懒得动脑思考。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头脑僵化,致使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成绩成为空谈。所以,笔者以为,课前的“提示”要视情况出示给学生,不能千篇一律地在学习课文前读。内容较难的课前读,内容较浅显的课后读,也可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加入提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二、教学难度的确立失误。“难度”指的是知识传授所要达到的难易度,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教学难点。“难点”指的是教学内容中感知、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是一种客观的静态存在;而“难度”是就整个教学而言,是对教材及教学对象的动态把握。讲读教学中,难度过低、过高都不行。过低,学生学习无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过高,学生不能接受掌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当前,语文教学在难度的掌握上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那就是:难度不高,驯服不了学生,难度不高显示不了教师水平,这就使教学陷入了一个盲目拔高、盲目攀高的怪圈。其实,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有限,盲目地往深处挖,往高处攀,学生也只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过犹不及”,目标要求太多、太高,则失去其价值,所以我们说讲读课的难度应规范在大纲的要求之内,教师要琢磨透两头:教材和学生。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难度的确立也就无从谈起。
  三、教学内容的引申失度。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教师在讲读教学中从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上发现相似点、相关点,进行移植、变通、加工、整理,这就是引申。讲读课中的引申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但内容上的引申要注意分寸,切忌牵强附会。如讲到蒲松龄的《狼》这一课,引导学生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绝不能手软,认识到狼的本性,认识到人的智慧定能超过禽兽,笔者以为到此可告一段落。而有人则非讲到要批判吃人的社会制度,这就有些牵强,貌似新鲜,实则无益。所以,引申要自然贴切,通过引申开拓主题,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能力。另外,引申的内容更多的应放在形式方面,包括文体、结构、技巧等。如讲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同时,可适当介绍通讯、评论、报告文学等其他新闻形式;在讲顺叙时,适当介绍插叙、倒叙等相关知识;在讲衬托的同时介绍对比;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切忌超出大纲地旁征博引。
  四、讲课节奏的疏密缓急失度。讲读课要处理好缓急疏密等问题。该密不密,该疏不疏,该缓不缓,该急不急,这都是失度的表现。密度的安排要视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定。一般说来,内容优美、舒缓的课文要慢教,给学生充分体验景美与情美的时间,而内容紧张、急促的课文要快教,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同一篇文章也不是一个速度,一个节奏到底,该缓则缓,该急则急。另外,难度大的文章要慢教,难度小的文章则要快教。我们常说的短文长教,长文短教,也是课文节奏的把握问题。如果语文教师不管什么文章都是不紧不慢的节奏,那就显得呆板单调,让学生提不起精神。如果讲课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那也会影响课堂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语文课节奏的“度”。
  五、问题设计的难易失度。课堂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和贮存丰富的知识,而学生知识的获取一般采用问答的方式。那么问题设计的难和易就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些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了老师的一己之见;而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授课计划,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就设计那些容易理解,学生能答得出的问题;疑难问题,因耽误时间,则避而不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受到限制,不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问题的设计应留有余地,太难或太易,太全面或太偏颇,都容易捆住学生思维的翅膀。
  另外,作为语文教师,讲课时的表情、手势、用词、语气、语速等,都应注意,表情呆板、词汇贫乏、语气平淡的教学是无法激起课堂的波澜、构造出赏心悦目的课堂风景的。
  总之,语文教学从没有现成的“度”,也没有不变的“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已,才能在教学中驾轻就熟,讲出合情、合理、合度的文章来。
  
  单位:山东蒙阴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