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范文仿写的形与神

作者:王全钧




  古人书画中有临摹一词,也就是初学书画的人,应先对名人的名作或摹或临,依样画葫芦,但即使是这样的照搬照抄,古人也讲究在“形”似基础上再追求“神”似,更何况我们学习写作?仿作绝非抄袭,当然愈应该追求神似。在模仿范文时,不但应知道范文之美,更应知其所以美。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模仿,而不求实质上的理解,亦步亦趋,循规蹈矩,势必使自己的写作走上形式主义的歧途,这在我国诗文发展史上是不乏其例的。如我国宋代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以苏门诗人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他们虽然努力在诗法上向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学习,却未能更好地继承杜甫、白居易以来诗家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们虽然摆脱了宋初西昆体那种词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的形式主义,却又走了一条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新的形式主义道路,从而偏离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方向,为后人留下了遗憾。
  可见,学习别人的文章,一定要先分析领会原作的精神实质,把别人的东西化为已有,才能在写作中做到天衣无缝,绝不能死搬硬套,以致于露出蛛丝马迹。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凡美好的东西,并不都是值得学习的,在这个人身上是美好的,在别人身上未必是美好的;在这个时代是美好的,在另一时代不见得是美好的。美是要因人而美、因时而美、因地而美的。就以“东施效颦”为例,皱眉在西施是美的,但在东施则是丑的,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别人的东西,还要分析自身的情况,特别是表现在作品中的艺术风格,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学得成的,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到个人的生活阅历、个性特征、创作经验等方面的影响。再是“文贵创新”,学习人家的目的是能创造出新意,如果一味照抄,那只能说是陈词滥调,令人生厌。记得有人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第三个再说是愚才与蠢才了。农谚云:“好话没有三句可以讲,好曲没有三句可以唱。”这些都说明了老调重弹、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更何况名家名作众所周知,你再来个“朋友,你到过××吗?”或者是“朋友,当你听到过这段故事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这岂止是重弹老调,简直是卖弄风骚,怎么能吸引人呢?
  综上所述,范文必须学习,先仿作然后才能有创作。编者之所以选编了名家名作,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使得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进而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分析范文、理解范文,进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培养写作能力。范文不能不仿,但不能硬仿。
  
  单位:浙江宁海风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