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让作文教学流淌着生命活力

作者:丁佐刚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作文和作文教学提倡个性化,就是从“以人为本”的哲学观点出发的。学生,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作为活生生的人,就有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的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虽然他具有大家共同拥有的“那一些”,但是,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时,完美“这一个”,才是作文个性化教学追求的目标。
  
  阅读是学生用生活解读生命
  
  语文是什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阐明了语文与生命的关系:语文课程起源于生命,而又开发于生命;生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语文课程开发的对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说明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实现的两个目标,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作文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自然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个性化。我们在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设想的同时,有必要先对阅读教学的个性化进行具体探讨。
  
  一、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把语文学习放到一个广阔的自然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进行,才可能获得最具生命价值的意义。学校本身就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人的价值和意义、情感与体验、交往与实践,体现着人的生命韵律。因此,我们要把学校浓缩成社会,让学校的每一块墙都渲染出教育的氛围,让每一块场地都能给学生启迪,让每一时刻都能激发出生命的情感。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校园绿地上的精心设计,橱窗里的科普竞赛,展示校史和教育成果的科技苑等等。学校和班级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什么社会调查、走向自然、瞻仰烈士等等;还有学生针对社会实际和课文内容自发组织的个性化活动,如模拟法庭、正反辩论、心灵独白等等,整个校园俨然成了一个大社会,而且比大社会更纯洁,更和谐,更有感情。有的是整齐的队伍,文明的语言,琅琅的读书声,节奏明快的生活。无时不激发学生的灵感,无处不跳动着生命的旋律,每个细节都激情地滋润着生命的成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内化后,就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相应的内心反应,内在感受,或内心反省,就会得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和创作欲望等“高峰体验”。通过作文将他们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认识生活的求异性,反映生活的新颖性表达出来。使个性的自由挥洒,人性的自我创造,在这一特定的社会里得到张扬和认同,从而将鲜活和强悍的生命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二、解读生命是对生活的领悟
  语文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会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生命需要,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体验生活,教会学生把文本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阅读的方法。使语文知识、道德理念、思维方式等既来源于文本,又能跳出文本,从而实现精神的跨越,生命的升华。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往往靠背诵文学史上的现成答案,才拿到文凭,因而平时教学也很少去反复解读文本,仅靠一本教材和一本参考书。长期下去,我们的老师就丧失了解读文本的能力。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师竟以此为经验言传身教给学生,使老师和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语言结构。课堂上大家都自觉地使用起语文课的规范语言,一唱一和,俨然就是一场戏,往往还会引来一阵艳羡和惊叹。
  名家名著,优秀的作品,是作家对生活的感悟,是生命的凝结和释放,对学生确实起到了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然而,时代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因而对生活的领悟和生命的解读自然也就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为何要将学生的活泼生命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定论之中呢?我在教《愚公移山》时,就有学生认为愚公太蠢了,好高骛远,追求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警戒之。这是多么经典的感悟呀!
  人的精神力量不是遗传基因的造化,它深藏在人心的最深处,是在后天的自由自觉地活动中凭借教育而挖掘、唤醒、培植出来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不设框框,不搞模式,倾情去用心欣赏那些只源于真情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写作源头的活水就会激起写作兴趣的浪花。文本只是阅读的“例子”,是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的凭借,是生命向精神力量跨越的桥梁。我们只需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用生活去解读生命,才能咀嚼出人生独特的感受,个性化写作才有坚实的基础。
  
  三、写作是学生用生命注释生活
  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必须遵循于生命,遵循于生命的特点和规律。在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中,通过生命的体验,而达于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因此,作文也需要有生命意识,需要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生命的活力。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使其呈现出人格化、情感化。新课标中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可见作文既不是对别人作文的抄袭,也不是生活的复印件,它是鲜活的生命,独特的“自我”感受,它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灵魂。
  改善生命环境才能激发写作欲望。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提炼生活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滋味也就不能品尝出来。任何作家的写作都是先有生活,后才有作品。至于题目啦,写作技巧啦等等,都是根据写作的内容,由作家自己拟定的。而我们的写作教学都是先有题目,不管你有没有生活,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尴尬的境地,自然也就违背了作为“人”而写作的生命规律。除此之外,我们的教师为了适应考试,往往偏重于讲写作方法和技巧。结果是学生掌握了很多方法技巧,可这些方法技巧都成了学生写作前的“清规戒律”,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目前,学生大多数生活被限制在学校的小天地里,写作生活极其单调平淡,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我们必须提供给学生施展个性化作文的大舞台。这个舞台首先是学校显性的教学环境,即我们小学校大社会的一切校园文化。教室、走廊上的名人名言为什么不换成学生自己的格言?什么黑板报、广告语、橱窗等等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新,使校园文化处在一个动态管理之中。我们为什么不鼓励学生定期办一些个人小报、班报、校刊呢?我们的花园、活动场所、图书室等等,为什么不留下一块专门刊登学生对该地方描写的优秀作文呢?还有什么对联、辩论、歌词竞赛等等。每次更新,都应先征稿,再由学生评议,最后还是由学生出样。一切都是自由自在,一切都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尽情发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学校五花八门的舞台,总有一台适合你。当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反过来增加了学生的激情和欲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其次是隐性的教学环境,即学校的人文精神。包括所有的细节,哪怕是教师的穿着打扮,讲课的语气等等,使学生处处都感到亲切,时时都觉得愉悦,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教育,获得启发,激发写作的欲望。因此,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所有的教学硬件,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尽可能使活动充满激情,充满个性和灵性,处处闪烁着生命的火花。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带着写作意识参加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的愉悦中陶冶情操,在活动的教育中提升精神,在活动的灵性中迸发写作的火焰。就连那警示的话语也充满了人情味,如花草丛中的“别碰我,我会很疼的!”这既弥补了学生脱离社会的不足,又弥补了社会的某些野性,从而解决了教学内容与现实情境取样难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破除一切陈腐的传统和现实中不利于“人”的独立生存和自由发展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鲜明张扬的基础和才华恣意施展的条件。作文教学只有通过对学生生命的关怀,体察学生内心的感受,才能促使学生生命之魂发生质的转向。
  
  四、随意释放才是作文的真谛
  个性化作文是自需而非盲目的,是自觉而非盲从的,是自愿而非逼迫的,是自由而非约束的。就是要求学生用它那颗心去感悟他们独有的生活空间,只有当他们这颗心自然搏动起来,主动去发现,去寻思,去体悟,才能使“不经意”变成“经意”,使琐碎的生活变成意蕴丰富的美文,使独有的生存状态凸现生活真谛,使特有的心灵情思得以生动表现。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是强逼的。明文规定每学期大作文必须八篇,小作文就更不用说了,什么日记,读书笔记,小练笔几乎天天有。学生怎可能不厌恶、害怕作文?因此,我们要彻底抛弃这种教学模式,取消所有大小作文,一切顺其自然。但是取消大小作文,不等于不写作;取消作文本,不代表没有作文本,而是学生根据需要自备。一旦有了灵感,即刻动笔。教师只是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建议各种名目的组稿,什么《我是男生》、《释放心灵》、《真情表白》等等。一切都是学生自愿,一切都是学生自行组织,每次的发起人即为主编,然后由其编排成册,发给学生欣赏,还可张榜公布,也可推荐发表等等。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压力,一切都是激情和欲望的推动,一切都是任由生活和情感的塑造,一切都是生命的自然跳动。教师只是参与学生的组稿,参与活动的设计,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欲望。为此我们建议有生活却难以表达的学生跟老师商讨;建议学生把录用过的作文装订成“成功作文薄”,让学生在成长的轨迹上留下美好的记忆等等。当然老师也要统计稿件的数量和质量,除了供表扬鼓励外,还有平衡作用,优先照顾和扶持稿件少或质量欠缺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学生的内驱力一旦被触动,思维被激活,表现欲得到满足,成功的喜悦得以体现,写作热情就会空前高涨,个性化作文就会泉涌而出。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老师好像“闲”了下来,其实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都是学生自愿学习、自发组织,自我表现,自我欣赏,然而,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热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巨大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每一步看似不经意,看似十分清闲,其实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辛勤的付出。唯有这样,个性化作文教学才能得以成功。没有生命的付出,哪有生命泉水的喷涌!
  
  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镇新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