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创新作文方法探究

作者:田彩霞




  长期以来,语文教改轰轰烈烈,课程、教材、教法方面的改革成绩斐然。但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改的薄弱环节,要么在老式套路中要求学生勤学苦练,要么用脑筋急转弯式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其结果是文章千篇一律,人物千人一面,作文教学停滞不前,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这里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创新作文的方法。
  
  一、用心感受
  
  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源于观察,又高于观察。观察侧重于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只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就会常有所得。譬如同是绿叶,南北就不一样,南方的叶子色浓,叶片厚而宽,北方的叶子色淡,叶片薄而窄。而感受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与人的情感、思想紧密相连。林黛玉在看到落花的时候,立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爱情、命运,感受到“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怎样做到用心感受?细究起来,无非三点:一是留心观察,大自然的草木枯荣,生活的平凡琐事都需要留心细看,见一叶落能知天下秋。二是学会联想。联想是感受的桥梁,往往是由甲物到乙物,由自然到人事,如黛玉由落花的命运想到人的命运。三是多情多思。万物本无情,“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如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都是人赋予自然的情感。
  
  二、学会积累
  
  古人云厚积薄发。创新的源泉是什么?近些年来,一谈到创新作文,人们就想到开启思维,什么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不一而足。但是没有深厚的积累,任何新的思维活动都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去积累呢?
  一是生活积累。有人说学生生活三点一线,波澜不惊,有什么可积累的呢?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值得人感动、值得人思索的地方。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上课听讲、课外活动、平常交流,甚至于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有动人的故事。
  二是知识的积累。同学们除了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门课程外,还要适量涉猎课外知识。首先,每天用不少于一小时的时间读报章或文学杂志,进行量的积累。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择一些古典诗词读本,现代诗歌散文读本,每周背诵两三首诗或一两篇文,这些诗文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人的写作能力就会产生质的变化。
  
  三、巧妙构思
  
  创新作文,就是让文章的内容或形式超过以往,具有更突出、更鲜明的特征。要做到这一点,积累是基础,构思是关键。
  创新文章“新”在哪里?一是新的思想。传统的写作教学总要求学生要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并有一定启发性或教育意义。就我看来,任何一篇文章只要有一点新的发现,都属于创新型的文章。譬如说,鲁迅的作品,往往揭示国民的弱点,针砭时代的弊端,属于重大的社会主题,而沈从文的作品,往往以“生命、爱与美”为主题,很细腻地感受生命与人性的美丽,能说这样的主题就不好吗?
  二是新的材料。长期以来,人们的思维仿佛有了一个定势,只要说到奋发图强就举张海迪,只要说到助人为乐就举雷锋。是这些英雄人物不能做材料吗?当然不是。但列举得太多,就俗不可耐。要告诉学生多举新鲜的事例,身边发生的事例,甚至于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这样才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况且,即使是旧有的材料也可以换个角度去运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是组织形式新。传统的文章,线索单一,结构简单。如西方的古典主义戏剧,让时间、地点、人物高度单一、集中,虽然结构紧凑,但形式缺乏让人回想的悬念。譬如线索,可以单线,也可以双线,如《药》的明暗两线。譬如结构,可以是总分式、层递式、并列式、对照式,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譬如文法上的起承转合,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非常讲究,有所谓八股之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材料作文有人就总结了一套写法:概述材料→提炼观点→展开论证→照应开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新八股。古人说文无定法,我认为只要是适合于思想表达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四是新颖表达。文章是否有新意,最后还要看语言的表达。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都是炼字的功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僧敲月下门”的“敲”都成为千古文坛上的炼字佳话。
  翻开文学大家的作品,语言表达要出新意可在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尽量使用短句,让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明快而流畅,像海明威的电报式语言,像沈从文、孙犁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短句。第二,尽量少用代词、判断词,中学生的文章多半“我”不离句,“是”贯全篇。这样的词用多了,文章的语言无法生动活泼。第三,变换不同的句式。我们常常用的是常式句,遵循着主谓宾成分的排列规律。但有的时候用变式句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鲁迅在《祝福》里说到末路之时的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柱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空的”“下端开了裂”都应该是定语,可这里都后置了,而且独立成句,突出末路之人的穷困潦倒:时间久,完全没有食物。第四,多用新鲜贴切的修辞。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有独到的发现。譬如鲁迅说“柳妈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就非常新鲜贴切。朱自清在说到威尼斯的建筑的时候,用了“简截,不啰嗦。”这个词就很特别,将用于语言表达上的话用到了建筑上去了。
  
  单位:湖北阳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