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弊

作者:郭凤彩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一、能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如今的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层次仍然不高,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注意状态更容易因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故都的秋》,导入新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并且愿意去体会作者郁达夫当时的情感,仅仅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是不够的。于是,我精选了二十多幅与课文相关的极具震撼效果的图片,并配以“秋日私语”的钢琴曲,然后再加上课文重点段落的示范朗读。一下子,在短短的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从而让学生们很自然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为后面的课文讲解起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二、能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一般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便能快速提供形象、丰富的信息,让学生迅速感知。
  如沈从文的《边城》,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若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引导学生较好把握文中的重点材料,了解湘西民风,丰富作品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赏景是欢娱的,是离开现实人生的,是审美的,所以我们更要让原本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学生能联系具体的生活去感悟文章。放一段录像,展示课文当时的背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放到那个年代中去看待,让学生在一次一次读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读懂。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盎然,能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有效地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能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增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是要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的。一般说来,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凭借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印象,不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途径。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电影片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挣命”的场面,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然后着重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的过程中多次结合画面揣摩文中的精彩之处: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应来着意渲染酷热;在高温下,人们感到“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喘不过气来”:在烈日下的白光里,似乎“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掺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味”等等,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受中,渲染出烈日之猛、酷热之甚。还有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和遭遇——他身上“已经全湿”,雨“砸”“横扫”,使得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不知道哪里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等等,一连串的动作、神情和矛盾重重的心理描绘,烘托出狂风过后大雨倾盆的情景,更表现出祥子为了生计而在暴雨中“挣命”的悲惨遭遇,使人仿佛亲历一般。这样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发展,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发展,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启发。
  
  四、能在学习教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可运用多媒体播放形象的画面,悲伤的音乐,黯淡的色彩,再伴以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时戛然而止,必会激起学生探求的兴趣: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又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我采取了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那么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之后,他会怎样对待那两个可恶的骗子和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大臣们呢?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为生动活泼的“主体教学”。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所在。
  随着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迅速改善和更新,“五机一幕”(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机、幻灯机、屏幕)已在许多城市的课堂里较普遍地应用,就像我们这一类的农村中学也能拥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已蔚然成风,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评优课若不用多媒体课件,便有落伍之嫌。的确,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发挥了其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教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手段也有其一定的弊端。
  首先,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后,供学生作定式的学习,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气氛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
  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却早已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致使学生难以打开思维(事实也是不准打开思维),只能仰着脖子看画面,竖起耳朵听答案。时间一长,思考、创新的过程都没有了,这种定向式、模化式的教学,可能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
  再次,多媒体教学手段会妨碍师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控制者。加入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可能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交流的作用。
  第四,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能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文多数已被教师肢解成图片、文字等形式。这些图片、文字在演示中往往一闪而过,学生缺乏思考、消化的余地,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记忆不牢,待到复习迎考,还得花很多时间重新学习,如果长时间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岂不是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去重复劳动?
  面对以上弊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努力探究对策,笔者认为应该理清这样几个问题:(1)多媒体其实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因而,多媒体教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2)多媒体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因而,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同时,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主媒体的关系。课件是多媒体,课本是主媒体,课件的根据是课文,我们必须依纲据本,以课文为主。(3)我们要弄清电脑与人脑的关系。人脑为主,电脑为辅。人脑决定电脑,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要掌握得适时、适量、适度,力求科学、合理、有效。(4)不能盲目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合理、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综观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辅以现代电教手段,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按照教学的目的、教材的性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语文基础来选用教学手段。例如语文课,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课文,要更注重形象性的材料。
  第二、要考虑教室的实际环境和电源、遮黑等设备。如有一次课文中播放《唐之韵》这一段VCD时,就因为我们学校当时多媒体教室的窗帘遮光性差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要考虑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综合衡量其使用价值。例如,放映幻灯片和使用多媒体显示需要光线比较暗的环境,因此有学生容易感到疲倦甚至在底下开小差、做小动作,若放映时间不长的话,我们可以使用幻灯机这种教学手段。
  第四、还要注意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的“四忌”:
  (1)忌方法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
  (2)忌千课一面,要做到常用常新。
  (3)忌一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
  (4)忌搭花架子,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该用就用,而且一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为了电教而电教,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
  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用电教媒体,是我们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正面临着的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在实践中刻苦学习和训练,并使应用技能逐渐臻于熟练,做一名现代社会合格的语文教师。
  
  单位:江苏扬中市新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