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作者:杨金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的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的目标,使本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提问来沟通师生感情,创造愉悦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
  课堂上,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所“问”之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地方,要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略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要紧扣教材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重点、难点,有计划地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努力使提问成为打开学生思路的钥匙。只有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思维活动,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表明:学生思维是从遇到问题开始起步的。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抽象思维训练,从而带动其他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就必须在问题发现和设计上大做文章。又因为教材重点是构成学科知识的主体框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内容。所以语文课堂提问必须紧扣这些重点,经过精心设计,在什么地方提,提什么,以什么方式提,这才是提问的关键。如在教《老山界》一文时,如果直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积极性将全无。不妨根据文末一句话“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提出几个小问题:(1)“难”表现在哪些方面?(2)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反复研读课文,能够比较迅速地明确“难”表现在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上,而红军战士又是以苦为乐、等闲视之的,进而深入挖掘,便能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表现了红军战士勇敢、镇定、乐观的革命精神及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这样,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大题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语文教师切忌流于形式地问“是不是这样”、“懂不懂其中道理”等一类问题,同时也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否则,提问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有思有疑,急于弄清楚问题的当口来问。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二、要把握火候,启发思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信息进而运用思维加工信息的过程。而课堂提问的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提问,把握学生的心理准备,引导学生去释疑,使学生在“愤”与“启”,“悱”与“发”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和消化,以达到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鲁迅作品《孔乙己》这篇课文最后一节时,当教师读完“——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后,全班同学一定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他们会顿时沉浸在思考中。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孔乙己到底是怎么死的?”学生定会纷纷发表意见,谈看法,有的说可能老死了,有的说可能饿死了,也有的说可能冻死了……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教师逐步由现象统一到本质上: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致死的。这样把握火候的提问,既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冷酷。
  三、问题应大小得当,难易适中。教师的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注意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问的内容适当增加难度,但不超越大纲要求;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把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而使之易于回答,增进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间回答不上来时,千万不要急躁,而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认真思考。同时适当启发,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出来,避免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压抑,影响继续听课。在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能力,提出的问题要大小得当,难易适中。既应该难不住他们,是能够回答的,又应该有思考的余地,需要经过努力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够得着”。问题太深,“死水一潭”,太浅则造成课堂表面上的活跃。只有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才会使他们感到答案若隐若现,从而激发思维。为了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其本人的学习基础上前进,那么提问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别。水平低的答简单问题,水平高的答较难问题,这对满足他们各自的求知欲望,对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设计的问题太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很容易出现“启而不发”的局面。如果设计的问题太浅,学生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答出来,这样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变得没有吸引力了。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