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老王》教学设计

作者:张庆芳




  本节课教学的一篇散文——《老王》,是杨绛的作品。杨绛的散文,大多朴实无华,用真实的笔触抒写着许许多多爱恨情愁,叙述着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简单而又深有感触的悲欢故事。写好这些小人物,有赖于杨绛的细腻与博学,而解读这些小人物,若只停留在简单的情节了解上比较容易,解读作者的文风则难。于是,我把杨绛的《老王》放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上,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引导学生去解读,去感悟。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教学设计:第一印象。
  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有三层意思:1、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依此设置教学的“高度”;2、备课时,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去研究思考课文,设想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可能会有什么兴奋点或疑难点;3、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第一印象”开始,第一印象,即他们对课文的初步感悟、评价或者疑难问题,道理很简单——老师之所以要讲这一篇文章,首先是因为学生要学。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一起学习。
  基于此,讲《老王》这课,我便没有先定框架,或定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没有教师任何“干扰”的条件下阅读文本,之后请学生谈谈读完课文之后的第一印象。因为学生已有相关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很直接。在相互探讨中,各种独到的见解便在课堂上呈现了出来。老王,一个三轮车夫,没有社会地位,谋生手段也极为卑微。接着,我追问:老王是个可怜的人,课文中把“老王在病得很重时给我送鸡蛋、香油”刻画得很细,同学们,请你们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条件,再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性格特征。这一问,初步解决了《老王》的主题、大意,而老王的“苦”在文中的具体表现,老王的“善”在文中的具体叙述也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个教学设计:体悟形象,比较阅读。
  鉴赏中分“深入研读”、“重点赏析”、“语言揣摩”“探究质疑”四个板块,这个部分,引导学生抓住老王的善良、老实、勤劳、和气、讲人情味等特点,从人性,从审美观,从作者的写法诸多方面具体地对文本进行解读。
  “深入研读”部分,仍扣住老王的“苦”,老王的“善”,特别强调了作者的“善”。从老王的生活片断看出,老王穷苦卑微但纯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败败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老王心好,人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他做生意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有时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极其纯朴的好人。作者对老王这个不幸者不是冷漠,不是蔑视,而是以平等的观念去和他交往,去关心他,爱护他,如:照顾他的生意等。
  “重点赏析”在课文中“老王病得很重时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这里,老王的善,从极为悲酸的外貌描写,对话中的“强笑”而内心的“痛苦”以及“我”给了他钱,数那“多得数不完的鸡蛋”时心中的感动,感受作者杨绛对老王的关切之情。杨绛此时,也是“五七干校”中的被“教育”者,人人唯恐不能敬而远之。老王如此记得杨绛一家平时的好,拖着残弱之躯来谢,该是何等的辛酸。
  “语言揣摩”分课内和课外来品析杨绛作品的风格。课内的人物描写、故事叙述,课外的《阿福和阿林》(节选)都是杨绛这种谴词用语极具匠心的体现。杨绛文学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而不贫乏,阴晴隐于其中,其沉静诙谐中有着沉着老到的气派,是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
  “探究质疑”部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探讨,估计学生除了词句理解之外,很可能会提“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也会有老王这样的人?”这种问题。
  第三个教学设计:体悟真实,仿写不幸者的形象。
  仿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绝好的训练形式。一是可以从课内到课外,由已知到未知;二是可以体现一种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再一次的解读和创造性的应用。
  我搜索了《两所学校和一个教师》中的许多图片。徐本禹的支教,让西部的贫困令人辛酸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而生活中的不幸者,也有许多的无法预料。“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无意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生活、学习的人正在苦苦挣扎……”
  看完图片,请你就图片中一幅进行场景或人物动作、神态、肖像的仿写。
  在课堂最后,我以一个真实的故事结尾。作文课上,我的一个学生——刘俊尧,写了自己与一个乞丐的故事。他说:“每次看到乞丐,我都会伸向口袋,一块钱,两块钱,因为,我宁愿让九个不需要帮助的假乞丐骗走我九块钱、十块钱,也不愿让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没有了午餐啊。”
  总之,三个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逐层深化,又能各自独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另外,重点研读部分多用分组讨论,既节约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知识,又使同学们能知识共享,合作探究。
  
  单位:湖南望城县楠香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