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春》教学片断

作者:曹光萍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此文曾给众多的教师提供了大显身手、一展教技的用武之地。在新课标的指挥下,《春》怎样才能教出新的亮点,怎样才能体现新课标精神,着实让人费神。笔者斗胆尝试,将讲台让给学生,将课堂变成生生互动的舞台,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部分环节展示如下:
  片断(一):
  师:在人们的急切的期盼中,上天派来了四位春的使者悄临我们课堂。大家瞧,他们来了!
  (甲、乙、丙、丁分别头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饰帽相继上台)
  甲:(躲在讲桌下,慢慢伸出双手,作小草钻出土地状)
  (师在旁朗读“小草偷……绿绿的”)(表演完毕后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春草使者,我的兄弟姐妹可多了,“园子里、田野里……是的”。我浑身软绵绵的,不信你们来坐一坐,躺一躺,或打两个滚,或踢几脚球,或赛几趟跑,或捉几回迷藏。我们都将敞开心怀,欢迎大家的到来。请听我的独白。(朗读第3自然段,将文段中的“小草”全部改成“我”)听了我介绍,你们知道我的特点了吗?谁来告诉我?
  生:春草是嫩嫩的、绿绿的。
  生:还有“软绵绵的”特点。
  生:从“满是的”可以看出春草很多很密。
  甲:对,我们春草具有“嫩、绿、软、多”的特点。感谢大家!(下)
  乙:(翩翩起舞,边舞边唱上)大家好,我是春花使者。在我们的大家庭中,我们的种类可多了,有桃花、杏花、梨花……还有杂样的,有名无名的,数也数不清。颜色更是五彩斑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往往逗得蜂拥蝶绕,是我们装点了大自然,是我们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我们花的世界吧!(引导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读了这段内容,现在你们了解我了吗?我的颜色有……?(生举手回答)
  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乙:我有味道吗?
  生:你的味道是甜的。(众生笑)
  乙:看来,我和大家能做朋友了。因为你们都了解了我。(下)
  丙:(背剪双手,昂首吟着志南和尚的《绝句》诗上)大家好,我是春风使者,(手罩在嘴唇上方,作夸张地吹风动作,从左吹到右)面对我的到来,大家是不是觉得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你?(再作吹风动作,从右吹到左)大家能不能闻到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别看我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其实,我的作用可大了,没有我,草儿不会发芽,花儿不会开放。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春风片段。(领读第5自然段)学了这一自然段,大家知道了我哪些秘密?
  生:你给人的感觉是像母亲的手在抚摸一样。
  生:你能带给我们新翻泥土的气息,里面还夹杂着青草味儿,各种花香。
  生:你还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声音。
  丙:有哪些声音呢?
  生:比如鸟儿呼朋引伴唱出的宛转曲子,还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声。
  丙:不错,在春天我是最温和的,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嘛,“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我既能带给你们温暖舒适的感觉,也能带给你们鸟语花香的温馨,大家可别忘了我春风使者哟!(下)
  丁:(打着一把小花伞)悄悄地我从云里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因为我的到来,树更绿了,因为我的到来,空气更清新了,大家猜一猜,我是谁?
  生:(齐答)春雨。
  丁:对,我就是春雨使者,有关我的介绍全在课文第6 自然段里,我请一个同学来代替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请一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听了有关我的介绍,我想现场抽查一下,大家对我了解得怎么样。请大家关上书,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的外形如何?
  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丁:很好,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当时的情状如何?
  生: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丁:不错。第三个问题是:我来到之后自然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
  生:我补充一点,就是傍晚时,灯光发出黄晕的光。
  丁:非常感谢大家,大家这么快就把我的特点了解得这么清楚,说明大家与我的交情不错呀!(下)
  [点评]因为这节课不是活动课,所以不少教师习惯于亲自驾驭课堂,即使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也不会把手放得太开,甚至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反串角色。但在本教学片断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将讲台完全让位给了学生,教师只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画面是《春》一文中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完全放手让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能行吗?实践证明,只要事先准备充分,设计新巧,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四位使者的设计正体现了教师的课改创新性,将常规课以活动课的形式处理,往往能出奇制胜。四位使者既充当了活动中的主角,又扮演了教师角色,每位使者负责引导学生学习一段内容,形式上大致相似的前提下又各具风采。仅四位使者的出场就毫不雷同,春草是通过表演“长”出来的,春花是边歌边跳“舞”出来的,春风是和着诗“咏”出来的,春雨则是伴着谜语“猜”出来的。《春》是一篇美文,美文是离不开咏读的,“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的飞跃?本教学环节在“读”功上面颇具特色,可谓别出心裁,花样翻新。有改读,如春草部分;有齐读,如春花部分;有诵读,如春风部分;有代读,如春雨部分,而在四位使者的独白词中又何尝不是对文段的一种绎读呢?
  片断(二)
  师:有了春风的吹拂,有了春雨的滋润,春草、春花都争先恐后地来到人间,尽情吐绿,互展芬芳。为了表达我们对天使的爱意,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对这四位使者,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请你用最恰当的或是最喜爱的方式(比如朗读式、背诵式、对话式……)来表达对它的爱。
  生:……(有的朗读、有的背诵、有的对话、有的咏诗,不一而足)
  [点评]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阅读和表达方式,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给他们充分自由,让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很巧妙地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表达情感的舞台,学生自由地选择表达方式,有的采用朗读形式,将自己喜爱的某段内容融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读出来;有的采用对话方式,来与文本一次亲密接触;有的通过咏诗来借诗抒情;有的当堂背诵,一展背功。这些方式既有对文本的感悟,又有对文本的积累应用,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环节,却能收到一石三鸟的奇效。
  [总评]本课的教学设计独特新巧,富有创新,充分体现了“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课标理念。
  1、师生易位 开而不乱 将讲台让位给学生,将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的这手似乎放得太开了。但本节课却开而不乱,活而不散,学生几乎包揽了课堂。然而,各环节仍然井然有序,如同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精神。
  2、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 草、花、风、雨四个部分的内容在课文中的比重无轻重之分,四位使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各部分时体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新的特点。不同形式的出场,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形式的串词,都让人耳目一新,整节课都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3、多元互动 尊重个性 本教学片断采用师生、生生、生本、师本等多元互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思维,激励他们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让其自主选择抒发对象和抒发形式,学生真正体味到了作学习主人的滋味。
  
  单位:湖北当阳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