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谈骨气》教学设计

作者:吴秀芳




  1、教学时数
  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课文理解和议论文相关知识教学;第二课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气节。
  
  2、教材分析
  《谈骨气》是中学教材中一篇古老而又常新的课文。它从形式上属于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很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议论文教学。从内容上来说,骨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它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国情感的名篇佳作。文章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引孟子的三句话揭示骨气的含义,并用文天祥拒绝降元、饿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国民党手枪的事例分别加以证明,结尾发出号召,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含义。可以说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清晰明了,议论文有关知识学生也能一目了然。为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本人认为本课宜做“老课新教”的典范,在教学时除了必要的议论文知识教学外,应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增加课文的难度,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教学分析
  《谈骨气》一文具有典范的议论性文体的示范性作用,因此要让学生认真学习把握有关议论文的论点提出、论据使用、论证结构安排的常识知识,以提高学生议论文体的写作能力,并通过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材料说理论证的能力,学会合理有序进行结构布局的方法。在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内容的基础上,即完成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目标之后,重点落实情感这一目标。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设置三个重点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加以完成,并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4、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能很顺利地理解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层次,因此可作简单的指导即可。在这一环节中,重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阅读、复述等来品味作者的情感态度。针对初中学生发言积极主动的特点,设置一些较开放性的可展开探究的问题。另外针对初三学生思想认识、世界观均不完善的实际特点,加强对爱国主义这一情感目标的落实。
  
  5、教学方法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本课采用以自学为主,合作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理解。作业采用探究法,要求学生在搜集、筛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再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发表议论并积累有关名言警句或名人事例。最后结合课后练习三“孙天帅事件”再次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保持民族气节的重要性,懂得民族尊严至高无上的道理。
  
  6、教学媒体设计
  利用电教平台、音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节省时间,增大课堂容量,并通过教学媒体的使用,增强趣味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教学流程
  (一)导入:用《甲午风云》中的人物的豪迈气节激情导入。
  (二)感知教材,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
  (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洋溢的自豪之情,并画出能体现自豪之情的词语或句子。(2)师生交流体会重点语句。
  (三)再次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议论文的要素和结构。
  (1)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就本课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中国人”这个概念是全称还是特称,大多数同学都会存在疑问,借此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结合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有关材料,进行对比辅证,最终使学生认识到语境中的特殊内含,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细心发现——大胆质疑——认真思考——参与辩论的喜悦,最终有所收获。(2)就本课三个事例的层次顺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论证的结构层次问题。通过讨论,对比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不同效果,使学生从中认识说理文章结构的严谨性、说理的严密性。
  (五)深层探究:(1)搜集交流有关我国古代有骨气之人的言行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使他们从古代仁人志士的言行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能力。(2)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物欲高涨,金钱至上的思想严重,为此结合“孙天帅事件”,让学生讨论“谈骨气”的现实意义,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保持民族气节的重要性,懂得民族尊严至高无上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结合“孙天帅事件”写一篇短小的评论,展示交流。
  
  单位:河北承德县世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