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门槛》活动课研究教学说明

作者:刘启兴




  《门槛》是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优美散文。
  本册教材主要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语文活动课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又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依托教材来开展语文活动研究这一形式,这只是我“摸着石头过河”的一次尝试。
  我以为,作为结合课文的语文活动课,应游离于课文,而又离不开课文。强调整体感知、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提高感悟。根据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对文学作品的总体要求和本单元的具体要求可知,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能否较好地鉴赏一篇文章,取决于许多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教法。我在进行屠格涅夫的散文《门槛》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感悟作品的意境,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然后借助学生的话剧表演,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想意识。学生以话剧的形式表演课本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直接激励着学生创想能力的培养。故在赏析作品之前,要求学生先了解作者和写作意图及相关的背景材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新想象,以锻炼学生想象的表现能力。分组讨论:让女生为姑娘设计形象、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男生设计灯光、音乐、舞台背景及环境等,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表现形象、色调、灯光、环境的关键词进行想象创造。我想,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及实践活动来完成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文学作品的欣赏,尤其是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对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我在《门槛》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思维作用,把自己置身于与作者面对面的谈话中,展开与作者的对话。敢于与语言大师切磋、挑战,并发表自己的新解。有的同学甚至看到了作者屠格涅夫创作这篇散文中的不足。在与作者设置的情境中感悟,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文化品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也达到了赏析文学作品的目的。让学生回味无穷。
  总之,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不止一法,关于对中学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只是我抛砖引玉的一次探索,还望同仁们指正。
  
  单位:湖北恩施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