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是“cuī”还是“shuāi”

作者:李吉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贺知章的著名绝句《回乡偶书》之一,上世纪就编入教材,成为人人皆知的名篇。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这首诗不仅入编小学教材(语文版二年级上册115页的第25课),还编入了初中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65页的第25课),而且均是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作为教科书,“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语),但就这首诗在语文版教材中的两次出现,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读音,自然就是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中二年级教材中读“shuāi”(教材中如此注音),七年级教材中注释为:“?眼鬓毛衰(cuī)?演耳边的头发疏落。”不同版本的教材注音注释不同,且各有各的依据,这无可厚非,但就同一版本出现不同的音和义,这就令人费解了。我们教材的编排应该考虑其传承性,要尽可能地避免有争议的现象发生。
  从诗律方面来看。《回乡偶书》是唐诗,属于格律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以外,偶句必须入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回乡偶书》如果是首句就入韵,“衰”就应读“cuī”押平声韵“uī”;如果不是首句入韵,而是偶句入韵,则就读“shuāi”,因为末句是平声韵“ái”,且也符合唐诗“一韵到底”的格律要求。
  从诗意方面看,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①将其读为“shuāi”理解为“衰老”,“两鬓斑白”而显得“衰老”嘛!这符合人的生理现象——人老是从“两鬓斑白”起,进而全白,也还说得过去;如果读“cuī”,就只能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②,将其理解为“减少”,这才与七年级教材中的注释基本相符,但似乎有悖于唐诗的格律要求。
  
  单位:贵州遵义市汇川区团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