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情感管理与语文教学

作者:葛明霞




  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和人之间,与人为善者往往会被许多受恩者拥戴。就如《水浒》中的宋江被天下人呼作“及时雨”那样,在梁山伯里,宋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好汉们的领袖,因为,在这种时候,“知恩图报”、“好感回报”等法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关爱自己的人,而讨厌那些漠视自己的人,这可以说是一条“自然法则”。利用这条法则对一个团队进行管理,常常能轻而易举地控制团队,使团队成为一个凝聚力强、运作顺畅的群体。根据这一原理,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了“情感管理”的操作技术,并在多个社会产业部门进行了实验,从而形成了一套通用的基本理论。
  在教育领域,在我们的课堂里,“知恩图报”、“好感回报”等法则照样在起着这样那样的作用。教师常常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表达着自己的同情心、爱心、亲和力,而且,这种表达往往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使师生之间有了更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彼此之间产生了亲近感、认同感。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增大了,学生更愿意与教师交朋友、更容易相信教师传授的“道”了。根据这种原理,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了情感管理理论,通过有意识地情感投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把语文教学和情感管理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加渗透性的情感影响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运用情感管理法则进行教学和管理课堂时,教师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或教学的主要环节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之以情,授之以法,让学生的大脑在四十五分钟之内都保持高度的兴奋,使思维高度活跃,让探求知识的热情高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著名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对未来的教师角色作过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对学生施加激励性影响。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角色至少发生这样一些变化: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在情感教育中,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以后,教学过程就会成为师生共同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应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是真、善、美的代言人,是学生可资效仿的榜样。这样的老师,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言行,就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起“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他已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加了渗透性的情感影响。在他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师爱的情感,渗透在教师对学生点滴小事的处理之中
  
  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性格和智力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学生,也常常会有教师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有时,可能发生在课堂纪律方面;有时,可能发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有些教师对这些事不屑一顾,我却非常“在乎”,因为,我知道,对学生来说,这些事都是“大事”。情感管理,就是要管好这些“大事”。
  记得2001年9月,我刚调到跃龙中学就接教初三(7)班。第一次摸底考试时,语文不及格的人数竟有16个,占全班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我问班长:“这是怎么回事?”班长说:“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不好。以前不及格的人数还要多,一般都有20人以上,占三分之一的。”我非常在乎这件事。在语文课上,我表扬了每一位考及格的同学;对那些没有考及格的同学昵,我一一为他们作了“辩护”,同时,我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深知,对差生而言,他们最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心灵的呵护,意志的扶持,他们需要慢慢地形成自尊、自强的人格。在这堂试卷分析课里,许多学生的心灵受了我的“温馨的爱抚”。以后,这些学生的上课注意力集中了,思维活跃了,作业认真了。到中考时,这些原先经常考不及格的学生,成绩明显进步了,其中的一位同学考到了一百零六分。正是我“在乎”每一位学生,“在乎”他们的每一件小事,并在处理这些小事时投入了我浓浓的情感,这些学生也因此而“知恩图报”、发愤图进,所以,在中考时考出了让其他班级的师生“大吃一惊”的好成绩。
  印度的智者奥修说过:“没有人是最优秀的,没有人是最低劣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要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点点滴滴的小事,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站在他们的位置上替他们着想。一个差生第一次主动举起双手,当他从板凳上起身的一瞬间,他可能实现了他成长道路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此刻,教师那春风化雨式的表扬,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达一句表扬会成为他“腾飞”的助动力。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切伟大的爱都穿行于平淡的岁月,勿需太多的华丽的词藻的修饰。作为一个教师,带病给学生上几节课,课余给学生无偿补补课;学生遇上什么麻烦事,尽力给他一些关爱——这些都是感情投资,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得有一次,已经上课了,一位学生迟到了,匆匆跑进教室,我发现他全身上下淋湿了,就没有批评他,而是马上走下讲台,拿给他一条干净的毛巾,让他擦干雨水,还叫住校的同学拿来干爽的衣服让他换上。我认为,在宝贵的课堂45分钟里,挤出几分钟用来关爱自己的学生,这不叫“浪费教学时间”,而叫“随机运用教育机智”,它有时甚至是一种蕴含着更丰富内涵的情感教育。在一次作文中,班里有许多学生都写到了这件事,那位“受恩”的同学更是“一言一语皆出于肺腑”。看似一件小事,但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很多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腾飞”的助动力。
  苏东坡有诗云:“若云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云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情感只有在撞击中才能产生火花,因此,我们要用宽厚透明的胸怀包容各类学生,用敏感细腻的心触体察各类学生,用热情纯真的心墨抒写教育之歌。
  
  三、将情感管理理论随机引入语文教学过程
  
  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文中指出:“坐要端正,站要挺立,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起码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从这一理念出发,我首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引入了情感管理的理论。我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随手查字典的习惯、读背的习惯、随时写作和做听课笔记的习惯,并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譬如,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碰到生字或多音字,都能自己检索。为了“化枯燥为有趣”我在课前5分钟里进行查字典比赛,既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感到兴趣无限。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作文的习惯,我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写作竞赛,并向各级报刊投稿,每一次成功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我要他们养成天天看书读报的习惯,每堂语文课,我都要一位学生上台作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连续几年,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不论是参加语文阅读竞赛,还是参加中考,成绩均名列全县前茅,所写的作文也常常见于报端。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情感的投入。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常用演示法,常作旁征博引,左右钩连,尽兴发挥。我凭着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富于创新的教学设计、亲切的教学态度和热情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深刻的情感体验。我指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情文并茂的文章,让他们与一个个高尚的形象接触,跟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使他们的情愫、性格受到熏陶与感染。教朱自清的《匆匆》,让学生在细细的品读中领悟到时间的宝贵;上《孔乙己》,我借助于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屏幕上垫着蒲包走向灭亡的孔乙己时,领悟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火热的心,来点燃学生“热爱今天、创造明天”的感情烈火。
  语文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我们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情感之花需要用心去培养;离开了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之花就不会开放。
  
  单位:浙江宁海县跃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