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初中语文学习的有效策略
作者:潘翠琴
1、丰富语言积累,注重实践能力
语言的积累不仅指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也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进行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经验,不少名人大师之所以具有显著的业绩,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他们在读书阶段认真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在积累中学语言,强语感,增知识,在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具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我们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背诵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包括句、段、篇,还要阅读课外读物,并有意识地进行资料卡片的制作和名言名句以及词语的收集,除此之外,在日常的阅读中,对课外一些常见的诗文名句也要注意积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对名句的积累学习,要能够理解其意思,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还能运用归类的方法,将积累的名句进行梳理,进行比较式的学习记忆。
2、开阔视野,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很多,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那个狭小的天地中。近年来语文界一直在倡导“大语文”教学观。中考语文命题中着意于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理念,即“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侧重在加点字注音正误的辨析、词语中错别字的辨析与书写、近义实词和虚词的辨析与选用、成语的使用、病句的辨析等基本题型,还特别创设了新的语境,让学生自己通过语言表达来显现自己的语文能力。
3、注重拓展,提高对文章整体理解、分析、欣赏能力
整体理解、分析、欣赏文章的能力是我们学生语文能力中的薄弱环节。语文能力的核心、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教育部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要求是以课外文章为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1)注重拓展阅读。整体理解、分析、欣赏文章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较宽的阅读面,仅靠课本上的几十篇文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拓展阅读必须得到重视。平时语文学习中要有扩大阅读的意识,注重精选文章,有计划、有辅导、有检查地安排精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应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2)注重整体理解感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思想要能够准确把握,要理解其形象的意义。这是阅读文章的要点。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正确掌握解答其他题目的钥匙。
(3)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这是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的重要方面,也是掌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不可或缺的环节。
(4)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要认真思考,才能领会其深刻的内涵。要探讨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常常在我们理解了一个词语或一个重要的句子之后。因此,在阅读中,要锻炼我们发现和理解这类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5)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我们既可以采取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也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不是固定的,但必须有道理,有一定的说服力。
4.强化作文训练,提高取材、立意、行文的水平
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循序渐进的训练,但临近中考的强化训练也不能放松。特别在学生存在问题比较大的选材、立意、行文等方面,应进行专项的强化训练。训练中要注重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选材立意要求“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入手,选取对自己触动最大、有真情实感的素材来落笔。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写出的文章才亲切感人,反之,离开生活去胡编乱造,抄袭他人的生活经验,甚至通过“耸人听闻”来体现主题,这样的文章失去生活本来的鲜活与自如,读来令人生厌。当然,我们不强求“实有其事”,允许局部的移植甚至想象,但必须实有其感,感同身受,文章才能富于感染力。有的学生不从生活中去回顾、拣取素材,却将一些道听途说的材料拿来穿凿附会,细枝末节失真,感情流露苍白,语言便也空洞无物。二是训练中要在行文的细致有情上下功夫。我们写作通常的毛病是语言大而化之,具体生动不够。叙事描摩的功夫不过硬,架空概说,没有血肉,生发出的感悟议论也就显得虚空、苍白。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过好取材立意关和铺叙描写关。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