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赏析古诗词三法

作者:邓焱嵩




  近年来,高考语文非常重视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2002年语文试卷把客观判断题改成了主观赏析题,增加了难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此一题型的变化有可能朝着写整段赏析文字的方向发展。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应对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在学法指导中分别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语言等方面总结出了赏析三法。
  
  一、整体认知,抓住“诗眼”、领会感情
  
  古典诗歌倾诉的情感概括起来不外乎亲情、乡情、友情、爱情等,而这些情感的宣泄往往会聚焦在某一句甚至某一个字上,这个“一句”、“一字”即为整首诗词的“诗眼”,它往往是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显现的。教者引导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筛选出这些“诗眼”,将有助于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和诗歌的主旨。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7小题,选用的李白一首绝句《春夜洛城闻笛》,其“诗眼”即是第四句“故园情”三字,“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胸臆,“故园情”即乡情,表达了思乡之情。
  柳永的《雨霖铃》,全篇“诗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抒发了恋人之间因离别而感伤的情怀。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抓住了诗眼,领会了感情,其他问题必定能顺势化解。
  
  二、感受形象,二度创造,品味寓意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也可称“意象”,不限于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凡涉及的人物、景观、花、鸟、虫、鱼等都可曰“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教者着重点拨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自创形象画面,补充形象细节,以加深对形象的理解。其中尤其要求学生注意搜集整理的是,在纷繁复杂的形象中,有些形象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如“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梅、菊”有高洁品行;“松”有凌云之志;“柳”有温柔之美,又兼轻薄之嫌,同时“柳”在唐宋诗词中还特别地被赋予了“惜别怀远”之意。如前文引述的李白一诗中,第二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的学生平时注重了整理、归纳,考试时就能恰当地联系诸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恋人的惜别伤感之意),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寓朋友间互道珍重),从而使“折柳”的寓意迎刃而解。
  
  三、推敲语言,换字比较,传达效果
  
  古人讲究炼字,贾岛的“推”、“敲”二字,王安石的“绿”字可为印证。笔者在指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时,感到多数学生欠缺的并非辨不清哪个字炼得好,而是对好在哪里,表达效果怎样颇费踌躇,说不出所以然来。可见我们的学生整体朦胧的感觉还是有的,只是没能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有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也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找不出两个字来。”香菱不过是个丫鬟,她的古诗鉴赏基础不会比我们的高中生好到哪儿去,但她所说的“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的方法,笔者认为倒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法宝,运用换字比较的手段,引进比较对象,可以使高下、优劣的差异突显出来,有助于唤醒发散思维,准确表情达意。教者可引导学生着重注意诗句中的一些动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换成“高”、“远”行不行?);其次是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如“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燃”换成“红”好吗?)……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领略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在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意蕴等。笔者在此聊举学生练习一例,以资借鉴:
  题目:从语言、形象、思想情感等方面赏析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以下是学生的赏析答案:
  很显然,诗中的“绿罗裙”、“芳草”是借指美丽多情的少女。(联想到“天涯何处无芳草”句)
  我不禁要问,诗人为什么不引进“白色”的裙子、“红色”的裙子甚或“黑色”的裙子?[此处为换字比较]
  我明白了,因为“白色”太高洁了,令人望而止步,所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红色”太热烈、太奔放了,让人接受不了(也许诗人是个娴静、内向的人);而“黑色”呢?又太庄重了,使人敬而远之。惟有这充满生命感的“绿色”,这是怎样的青春、活力、充满朝气啊![此处为表达效果]
  在我的脑海中,一个轻灵、小巧、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顷刻栩栩如生起来:那微微掀起的裙角,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俏脸——“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对,非“芙蓉”不足以道其美丽、亭亭玉立。[此处为形象感受,二度创造]
  难怪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爱意,以一“怜”字倾诉衷肠了,这是由“忆”生“怜”,由“怜”生“爱”啊![此处为抓住了“诗眼”——“怜”]
  ——蓦然惊醒,空回首,佳人已逝,一种落寞之感袭上心头,淡淡哀愁伴着甜蜜的回忆在诗人心中久久挥之不去……[此处为表述感情]
  该生即以赏析三法写来,语言虽是稚嫩了点,关键之处却也能一语中的,有声有色。
  笔者以为,只要能精选精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定能写出理解到位,又具有独立个性的赏析文字来。
  
  单位:江苏泰州靖江市礼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