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爱国情怀
作者:张志田
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到的山川楼阁,亭台轩榭,自然联想到了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里,词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时吴国的帝王孙权。辛弃疾一生十分仰慕孙权,多次在词作里称赞孙权的雄才大略。例如,他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十九岁继承父兄基业,做了东吴的帝王,统帅千军万马。但他并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多次出师西伐刘备,北拒曹操,想一统祖国的万里河山。最终连不可一世的曹阿瞒也不得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京口(今镇江)曾是吴国的都城,北固山上的甘露寺是孙权用计招刘备的地方,所以,词人登临此地自然就想到了孙权。这六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当前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来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大好河山,没有人来振兴宋朝的江山。“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刘裕的乳名。刘裕曾于东晋末年挥师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京口就是刘裕的出生地,也是他起兵的地方,所以,此时此刻词人又想到了挥师北伐的刘裕。这几句话的大意是:夕阳西下,映照着山上的荒草,杂树,一条普通平凡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住过。遥想当年,刘裕曾统领千军万马,像猛虎一样气吞山河,势不可挡。词的上片歌颂孙权和刘裕,一个打垮了北方的入侵者,保卫了国家,成就了霸业,一个北伐胜利,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通过怀古,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希望自己也能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为国建功立业,也侧面批评了南宋王朝的当权者的昏庸无能及苟且偷安的做法。
词的下片开头三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引用了宋文帝因轻率冒进,好大喜功导致北伐惨败的史实,告诫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对北伐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充分说明辛弃疾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和估计。但他的忧虑并没有受到南宋当权者的重视,结果“开禧北伐”终于遭到惨败,重蹈了“元嘉草草”的覆辙。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词人宕开一笔由上文的怀古转入追忆往事。四十三年前,金兀主完颜亮大举侵略中原,曾占领了扬州等地,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今天的时局还和四十三年前一样,山河破碎,中原沦陷,但自己已是垂暮之人,怎不让人心酸呢?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人由追忆回到现实中来。此时此刻,词人站在北固山上仿佛看见江北瓜步山上乌鸦飞鸣,社鼓喧天,人们在佛狸祠下正进行着迎神赛会。佛狸本是外族入侵者,而今天的百姓却在他的祠庙前祭祀,鼓乐喧天,说明百姓已忘了家国之恨,亡国之痛。而这一切又都是南宋王朝昏庸无能苟且偷生所造成的。
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赵国名将廉颇自喻,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际遇,表明自己虽年老体衰,但仍壮心不已,如果朝廷能加以重用,还能够重上战场为国杀敌立功。
纵观全词,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辛弃疾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词人通过怀古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黎民众生的关爱。辛弃疾是个伟大的爱国志士,他的热爱国家扶倾持危的责任感,他的当仁不让勇于献身的政治热情,他的一生奋战,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激励着千千万万的爱国之士为民族的危亡前赴后继地战斗。他的一颗赤子之心也永远跳动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
单位:安徽省阜南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