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将提问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
作者:周邦清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教师提问的过程,更要有学生提问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心理特点、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更重要的是必须鼓励且指导好学生“提问”。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加以指导,实际是教与学之间的有机接轨。现实中,我们的教师总是责怪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来,即使提出个问题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样就扼杀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形成恶性互动:学生不敢问、不愿问,最后也问不出什么问题来。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学生发问,开展“提问”竞赛活动:课内5分钟的个人提问、课前的个人笔问、小组讨论发问、同桌间的互问和全班推荐好问题。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可使提问永远充满诱惑力和生命力。我们首先要保护好学生的发问的积极性,创造出发问的情境来。之后,再对学生的提问加以指导。我认为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要从下列四个方面加以引导,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提问思维素质。
一是课堂提问要有导向性。提问的导向性就是朝着某一目标思考,让思维从分散走向集中,使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如讲《小麻雀》,先让学生找出表地点和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提出“如按地点转移分段,该怎么分?”、“如按故事发生的先后情节分段,又该怎么分?”设问分别从时间、空间两个标准来划分段落,不仅作了一题多解,更把记叙文的基本分段方法教给了学生。设疑和解疑,教法和学法找到了接轨点。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和巩固旧知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有明确导向性的提问。
二是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的启发性就是能拓展思维的空间,开启思维,引起许多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如学《爱莲说》可以引导学生问“社会上哪一类人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把阅读和做人联系起来,通过联系尽快完善学生,熏陶思想。
三是课堂提问要有限制性。提问的限制性就是要有积极的限定思维时间、空间和具体对象。信口发问是提问的大忌。课堂中的提问应该是沟通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的通道,是通向探索未知的桥梁。信口发问就可能使学生思维阻塞,甚至误入歧途。
四是课堂提问要有批判性。提问本身就会有提问者的主观色彩。提问者个人的主观性隐含在自己的提问中,而不直接说。带着批判的观点提问是创造之所需。哥白尼、爱因斯坦、牛顿……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对前人的批判性质疑发问。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法,我之所以要旧话重提,老调重弹,是因为现在一提教学改革就要否定一切传统,似乎得置之死地方可后生。其实,“提问”教学法历经数千年仍能存在着,自有其价值点。“提问”教学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新时代,我们要赋予“提问”教学以新的形式和内容,真正将“提问”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
单位:湖南安仁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