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核舟记》教学简案
作者:张 梦
一、从读中去整体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很明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既如此,那么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就更加明确:“多读一点,读得顺口,读懂意思;多背一点,背得流畅,背出韵味,一句话,增强文言文的积累和修养。”所以,学习《核舟记》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从“读”中去整体感悟课文把握文意;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出这件实物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眼前有了它的完整形象,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
二、从读中去探究体验
作者在《核舟记》中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在“读”中不去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绘、所说明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我们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性,让学生从“读”中去探究体验。这样,学生就会将已有体验融入探究中与文本对话,就会产生“自我的独特的精神体验”,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语感的积累与修养。同时,我们还得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从心底获取与本文旨趣一致的共鸣感,并引发思考,唤取想象,获得直接体验,从而达到探究中的目的;也可以借助“核舟图画”丰富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拓展学生探究,体验的空间,做到实话实说,达到真正体验课文。
教学目标
l、知识与能力: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从读中去体验、从探究中去品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体验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式
l、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应以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进行,并加强朗读指导。粗读时要求读准字音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细读时要求读准节奏需理解大意掌握停顿,精读时要读出韵味需把握语意理解内涵。
2、从学生需要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去探究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相处快一年半了,老师失职没有到你们的家里去拜访;同时,你们也失职,没有把去你家的方向告诉老师,下面看哪位同学愿意邀请老师到你家去作客,请举手!老师知道了。谢谢同学们。刚才,同学们用空间顺序介绍从校到家的路线;下面我们看看魏学咿又是怎样用空间顺序介绍“核舟记”的。
二、整体感悟
1、听课文录音、圈出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自查生字生词。
3、抽学生范读,并点学生为之点评。
三、研读探究
1、小组合作,试译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2、全班交流,交流探讨各自的问题。
四、拓展迁移
齐读课文,体验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桃核吗?你见过用桃核雕刻的物品吗?请说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魏学咿在《核舟记》里向我们介绍王叔远用桃核雕刻了什么?
二、整体感悟
(一)师生齐读课文
(二)默读思考
自读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核舟”的?(可“画”可“演”)
船的正面 中间:船舱——篷、小窗、16个字
船头:佛印——苏——黄
船尾:舟子——仰面、俯听
船的背面:题名、篆章
三、研读探究
(一)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填写下表:
(二)合作交流
各组汇报小组探究内容,全班交流、评比。
四、拓展迁移
按空间顺序口头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
要求:要让学生广开思路,在如实摹写实物的前提下,也可以加进合理的想象。最好先写草稿。口头介绍可以分小组进行,谁介绍得好,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校:湖北武穴梅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