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我看薛宝钗

作者:余正旺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林黛玉只能做梦中的情人,可望不可及,找妻子还是薛宝钗,这样理智实在。正如鲁迅所说“爱是要有所附丽的”,毕竟要面对油盐酱醋茶,要与人打交道,要融入这个社会,并要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更好生存,而不是两人生活在真空中。看来,从现实角度看是肯定薛宝钗。能够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展抱负,在家是一个好妻子,在外是一个女强人。就是这样能干的人在《红楼梦》中只落得夫离家散,郁郁寡欢的地步,令人扼腕叹息。我们循着曹雪芹《红楼梦》的笔迹来看一看性格呈现复杂、多元的,最典型的封建淑女薛宝钗吧!
  1、心胸开阔,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薛家虽然失势,却还有“皇商”的衣钵,但薛宝钗无丝毫骄气,对贾府的一切矛盾都置身事外,不置一词。王熙凤对她的评价是“拿定了主意,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这还不够,因为有些关了己事,她也会装作不知,显得豁达。对林黛玉的语带讥讽,经常是故作“浑而不觉”。
  2、“尊上”——“随分从时”,刻意迎合。元妃命人送来的灯谜,其“并无新奇…‘一见便猜着了”。可她偏要心口不一说“难猜”,还要“故意寻思”,其心机和虚伪暴露无遗。对贾母刻意地讨乖卖巧逢迎,还有第三十二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的宝钗为了劝慰王夫人说出与她“温柔敦厚”大相径庭的话。细想起来,即使她平时温情和体贴,似也是要合乎她的封建道德标准,不违背封建伦理的规范作前提。
  3、“睦下”。在荣府那样复杂的环境,她和周围上下老幼,都处得“尽得人心”。
  4、宝钗待人不分厚薄,一副一视同仁的热心肠。
  自认“没时没运”的赵姨娘,几乎所有的人都看不起她,而她几乎恨所有的人,包括亲生女儿探春,可她也得到宝钗挨家挨户送的“土仪”。宝钗也成为唯一得到赵姨娘称道的人。
  从以上四点,使我们看出,宝钗是怎样十分谨慎地在颠簸的复杂人事关系中,保持平衡的状态的。宝钗在她坚定的信念和理想中糅杂着封建的功利主义因素,“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其人生理想的最强音。她的广博学识,可否成为求得才人赞善所做的多方面的准备,最终没有结果。或许因有财无势,便投奔贾家为的是找一棵歇凉大树。我们来看看她为自己成为宝二奶奶有意无意所作的努力:贾母在理智上比较爱宝钗,喜欢宝钗的柔媚、温顺和贤淑,可以作一个完美无缺的“样板”媳妇,这是宝钗平日一言一行换来的,她晓得黛玉孤僻、清高和“小性儿”,还有她那弱不禁风的身体是不合儿媳的标准,以贾母为代表的贾府为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保住宝玉这根“苗苗”以免走错了路,扶持宝玉走向仕途经济之路,宝钗是最理想的人选。同时宝钗也时时刻刻在改造自己未来的夫君。还有她自己平时打扮一身素妆,不爱戴金银饰物,可金锁总不离其身,真可谓用心良苦。对贾宝玉的“离经叛道”,她是相当不满的,她常常告诫贾宝玉应当通达孔孟之道,关心仕途经济,哪怕引起宝玉的反感,当面遭到冷遇,背后被斥为“好好的清白女儿,也沾染了禄蠹之气”,她都不以为意。这时的薛宝钗再也不是随分从时了,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心,这可是他追求实现功利的重要途径。
  虽然宝玉、宝钗二人志不同,道不合,但宝玉是贾府的命根子,担负着贾府兴盛的重任,岂容得他与一身病、只重情其它什么都不关心的林黛玉情投意合呢?宝玉的婚姻是能否使家族鼎盛,礼义延续的关键;因此,他本人的情感当属次要,重要的是从宗教与社稷的利益出发。正如恩格斯所说:“至于王公本身,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这一切也注定了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生于“温柔富贵乡”的贾宝玉哪能经受“掉包计”的沉重打击,心灰意冷,疯疯颠颠,出家做了和尚,宝钗新婚不久便守了寡,梦寐以求的夙愿,成了落花流水付之东流。
  在作者的描述下,在封建末期,封建贵族追求的理想和愿望的完美人格和化身的薛宝钗,没有挽救住贾府这具封建僵尸,撑住即倒之倾厦,医好将死的顽症,毕竟这个“封建社会治世的贤相,乱世的忠臣”回天无术,封建黑暗社会没落导致一个家族必然衰败,注定毁灭薛宝钗逆历史潮流的理想与愿望的实现。再回到今天的现实,如宝钗再生,凭她的为人与才学,治家与治国并驾齐驱定能双丰收,定能谱一曲“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壮丽乐章!
  
  单位:湖北随州市烈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