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活动课研究

作者:周建华




  一、开设和研究语文活动课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已成为新世纪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了强劲的冲击,也不断向教育领域全面渗透。滚滚向前发展的时代洪流迫切要求教育领域革新,以适应时代精神发展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等文件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理论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它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用活动课的思想观念指导和发展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将给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形态,一种学习方式,很有思考和探索的价值,有助于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开设活动课符合考改、招改、课改的需要。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形势的需要,我们国家中、高考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总的命题思想已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型为“能力立意”,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纳入了高考试题范围,这些试题以能力立意,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转变学习方式,适当开展语文活动课,既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需要,也是适应中高考改革的需要。
  同时,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不应是“划地为牢”,固守语文学科这块“自留地”的小农,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广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富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开展语文活动课研究对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活动课的定位
  
  语文活动课指的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程。它有自己一套活动目标、活动形式、实施措施,与当前语文教学中必修课、选修课并列,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语文教学课程体系。三者有密切联系,又有所侧重。它们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必修课侧重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选修课则侧重于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艺鉴赏能力,发展学生个人的爱好和专长;活动课则侧重于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素养与能力,如实地观察能力、采访编辑能力、宣传论辩能力等。作为一门课程,它是按整个语文教学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有别于以往语文教学之外的语文课外活动。
  
  三、开设和研究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1、教育理念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他还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从哪儿很快地和很准确地找到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活动课正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2、开设语文活动的基本原则:优化原则、全面原则、自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开发活动性原则。
  
  四、开设和研究语文活动课的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自提问题,自解问题,在自主探讨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学生在确立活动专题后,他们将会从不同角度、层次,依据相关的指导,自行设计活动课,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不是孤立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合作,不断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4、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在语文活动中师生是平等的、合作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语文活动课促使老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一员。语文活动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科学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老师掌握基本科研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自觉向学者型、科研型语文教师转化。
  
  五、开设和研究语文活动课的途径
  
  1、教材扩展型
  这种活动是在对教材阅读学习之后,再扩展一步,进而对教材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进行扩展性学习探索,方式有:
  ①各种文体写作及文学知识的竞赛活动。如诗歌朗颂比赛、讲故事比赛、一句话影评活动、小型文学知识竞赛活动等。
  ②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活动。如开展《鲁迅其人其作品讲座》、《红楼梦入门讲座》、《广告语言文学欣赏》、《青年与美学》、《诗歌与美学》等。
  ③编演课本剧及小品活动。学生学习了戏剧、古文单元或课外读物,凡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老师可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并放手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或小品。让学生体味当主角的乐趣和创作的甘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④文学与艺术的融合活动。文学艺术永远是一家,它与音乐、舞蹈、绘画紧紧相连,诗词配乐,填词学唱,配舞欣赏,能陶冶学生性情。放录相、听磁带、教唱、互相学唱、学跳,都对欣赏和提高古典诗词曲的品位有很大帮助。组织收看VCD教学片这方面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如学习诗歌单元,可学唱诗歌。此外作小制作,画文中之景制作电脑课件和编电脑小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阅读欣赏型
  ①好书共赏活动。一般在假期安排阅读,有时指定篇目,如开学第一节课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活动。
  ②比较阅读活动。课前印发比较阅读资料,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指导,明确目标。组织学生进图书馆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互相交流。如搞“阅读心得一席谈”。
  ③了解乡土文化。编辑校本课程,借此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文人文化沿革和本地区改革开放新变化。
  3、写作竞赛型
  ①周记展览与评比活动。周记的批、改、评、讲等形式多样。互相拜读,互相欣赏借鉴。周记是学生练笔活动中的长流水,常抓不懈。周记的篇数可根据等级限定数量、定期评比。好的在班上范读并互相交流,以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②作文竞赛活动。方式有:命题式或给材料式,口语式或辩论型的。课上、课下、课外常搞一些竞赛,在小组内先初赛,进行初选,再进行决赛,评委听作者读作品后打分,当场公布分数和名次,并给予鼓励,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开展复述训练、给材料口头作文、一句话评论等竞赛活动。
  4、综合实践型
  社会实践活动。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发消息、访谈录、写游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勤于实践,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乡镇中学语文活动课是一个新课题,有很多问题还定格在思考和尝试的层面,离形成系统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距离还比较远,我们将坚持探索和实践下去,争取做出成效。
  
  单位:广东东莞市厚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