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苏轼矛盾思想例谈
作者:程良友
一词一赋,均选材赤壁。词中,苏轼将赤壁之景写得如此奇特壮丽:乱石空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周瑜是如此英雄:先有“小乔初嫁”,再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赋中,亦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
然而,两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并不雷同。词以豪迈开头,奔放之余悲己之情作尾,赋虽怡情山水之乐开头,后由悲而喜。
文中的思想感情变化并非作者工于妙笔,而纯属内心感情、自身思想使之然。
众所周知,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不只是无实权,而且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随意离开住所,这两篇作品均出自这时期。
可以说,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环境,使苏轼自然而然地在他的作品中显现身上的两种思想——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的矛盾统一。
首先,儒家思想影响。出身于地主阶层士大夫家族的苏轼,对贾谊、陆贽等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前代“儒人”当然非常倾慕,因而在政治上在仕途上,他以儒家思想为出发点,既想为朝廷出力又趋于保守,反对新法遭贬谪发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惋叹是困境中不能施展抱负的真实写照。
安邦治国平天下使苏轼对自己的政治仕途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虽经仕途的几起几落,苏轼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政而爱民,这就是儒家思想让苏轼保持上进,也是苏轼政治仕途的希望之根。
其次,佛老思想影响。苏轼从小受到老庄思想与佛家思想的影响,爱读《庄子》的文章,喜与僧人来往,谈经说法。
在他的《超然台记》中有“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的句子,表现他的生活态度,在《问养生》一文中,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
因此在生活上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甚至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到他的政治主张:在《辩度馆职策问札子》一文中有“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之句,意思即治国治民应顺其自然,不能强制。
文中“应笑我多情”一句也是苏轼佛老思想的表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主客问答也绝非儒家思想所能做到的。
不只如此,佛老思想的达观也帮助苏轼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59岁时被贬至岭南惠州和海南的琼州,他不但没有颓废,而且还勤于政务,著书立说,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作诗2700多首,词300多首及许多优美散文。
单位:湖北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