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关于加强课外阅读的思考
作者:秦云彬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据调查,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初中生课外阅读面狭窄,且层次不同,年级越高,课外书看得越少。有些初中生只是对市场上流行的卡通画等了如指掌。或者更愿意看一些科幻武侠小说、笑话幽默、《中学生天地》等休闲轻松类读物。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女生整日沉醉于言情小说而不可自拔,某些男生则对武侠小说情有独钟而走火入魔。
虽然每年也有教育部门、宣传部门举办的各类“读书”活动,但成效不大。现在的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较少;另外,一些家长也反对看所谓“闲书”,担心会影响考试成绩。这两点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在这种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初中生在情绪上都表现为“很累”,说“没空看书”:初一时刚进中学,课程增多不适应;初二是分水岭,不用功不行;初三临近中考更不用说了。现实的情况是,中考的竞争可能比高考还严峻。由此,造成所谓的优秀生大多数埋头于“题海”;而所谓的后进生则是靠言情、武侠小说来打发时光。“课内”与“课外”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课外阅读的步骤
其实,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新课改后,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组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把阅读的乐趣还给学生。通过广泛地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具有学习兴趣的人,才会把学习看作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作负担。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是生活之乐。阅读具有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神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学生平时在学校课堂中受到的阅读教学为参加课外阅读活动作了奠基,有利于激发学生更科学、有指向、有质量的兴趣阅读。
在激发阅读兴趣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和家长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喜爱的新的“自由天地”,吸引千百万颗积极向上的心。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学生,必须树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阅读观。课外阅读应视之为扩大视野、吸取知识、优化品格、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竞争力的途径。指导学生利用课余进行自主阅读,不但活跃了创造性思维,而且激发了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对探索知识形成强大的驱动力。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健康的读物。
开展课外阅读,虽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学生读。看课外书首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由于青少年学生涉世不深,经历不广,虽有求知欲,但缺乏识别和分析能力。而现行出版物多如牛毛,良莠不齐。若没有一个计划,老师不加指导,由着学生感觉,信手掂来便读,不仅时间不允许,白白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势必走入误区,严重的还会对学生的终身造成不良的恶果。特别是初中学生还不大准确界定名著类别,容易错把流行热销的书当名著读。因此,要读多少书,读哪些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制订一个计划,这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给学生列一个书目,给学生划分一个明确的读书范围。2000年推行的语文教学大纲有一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它给中学生列出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目录,对中学生需要读的名著作了比较明确的界定。
鉴于此,我们应从课文涉及的作品出发,结合当代文坛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情况,从两方面向学生推荐书目:一是把初中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到的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因为语文教材是教育界专家名师集体编定的,具有权威性,可信度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结合时代特点,从当代文坛(80年代以来)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推荐,这样可以接近生活。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每年一度的全国优秀图书评选出来的好作品。把这两方面选出来的作品编成书目印发给学生,学生读起书来就不会盲目被动了。如学生能读完《课程标准》建议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
文及长篇文学名著,中学3年也能读好几十部书了,这时的收获当然也不小了。
(三)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
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抽样调查,约有67%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33%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数量少,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应采取了一种灵活机动的方式来提高作品利用率,解决学生读书难的问题。这就是建立文学社,并在各班建立一个小图书角,以文学社、班级的名义从图书馆借一部分书来装备小图书角。这样,可在阅读范围、阅读层次上得到保证。
(四)组织常规性读书评比活动。
通过活动,促进相互交流,能确保活动的持久连续。读书活动要讲究实效,这个效果如何验证?我认为可以定期举办以下三方面的活动来检查、督促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是每学期一次读书笔记评比。读书笔记内容形式不拘,可摘抄,可写提要或读后感,每周一篇,每生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每学期一展评,全体同学都参评,都来当评委。奖励优秀的,较差的限期改进。这项活动使同学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二是每年一次的读书经验交流会。交流后把写得好的发言稿编印成册发给学生,同学们对这种同龄人的经验交流很感兴趣,读得津津有味,因为这些经验是他们身边“看得见”的最直接的借鉴。
三是举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全国中语会会报《语文报》每年都举办的暑期大型读报知识竞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此外,每年初我们可以布置10本必读书,年末据此出一份阅读知识竞赛试卷,下发学生手中,限时答卷。竞赛优胜者除了张榜公布,颁发奖品外,还可享受一系列的借书优惠待遇。这项活动也可大大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
三、课外阅读的效果
当然,课外阅读的效果是显著的,可谓是收益匪浅:
(一)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读写能力。
在读书的过程中,同学们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如:摘抄的好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不仅读书的兴致会增高,还能就书中的内容发表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读的能力明显提高,写的水平也随之提高,正如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随着阅读量增多,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了,学语文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相应可以得到提高。
书读得多了理解能力必然增强。每个学科都需要通过文字的阅读而理解内容。原来一些人认为读课外书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会影响学习成绩,然而实践证明,读课外书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需要阅读。阅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阅读量的扩大,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在阅读理解中学生只要读一遍,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内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或抓住题眼正确进行解析。这种能力的培养正是由于大量读书的结果。
(三)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人格也得到了完善。
无论从个人的能力来说,还是从个人的成长来说初中阶段都是他们人生路上的重要阶段。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对象接受,也是一种自我塑造;言语结构实际上是人性结构的投影,言语规律内在地蕴含了人性规律。因此读物的意义对阅读者来说是双重的:既是关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在读书中人的感情得到熏陶,认识得到提高,心灵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如读到苏东坡的词,我们便向往他那自由豁达乐观的天性,学习他那无论富贵贫贱都始终保持亲切超脱的人生姿态和风范。看到鲁迅的文章,便因此敬重他刚正不阿、立场鲜明的品格,学习他对事业对生活的真诚投入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使命感。李清照的真挚,辛弃疾的执著,雨果的博大,契诃夫的幽默,冰心的隽永,朱自清的清新,毛泽东的恢弘壮丽等等,无一不是我们怡情养性立身处事的最好精神食粮。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更加明显。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语言的介入使阅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现在的学生要读的“书”已经不仅仅是书本,还包括电视与网络,阅读能力也正向“快速高效”方面发展。语文教师若不抓紧时间在课外阅读方面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落后于时代,而且要误人子弟!因此,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一方广泛阅读的天地。请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解放自己,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吧,因为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单位:江苏启东市长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