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作者:朱庆祝
一、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和谐性发展
人文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搭建一个生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一种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悟,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没有老师的“仲裁”。在交流感悟之中,学生彼此互相阐述、互相倾听,在与别人的思想碰撞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感悟,促使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浅显的感悟走向深刻、片面的感悟走向全面、错误的感悟走向正确。从而不
断实现自我的超越,不断接纳别人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二、以读为本,着重于学生自主性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有一种通病。即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即使小组讨论也是来去匆匆,徒有形式,学生的学习缺乏过程性,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状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为此,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多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进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和要求。在读前提要求,读中有感悟,读后有交流。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善于抓住学生阅读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使学生在每次阅读中都经历成功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多读书”,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二是倡导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对不同年段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包括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另外,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读、分组读、对比读、竞赛读等多种方式。就小学生来讲,朗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是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要看得出学生朗读的过程和效果。只有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读,学生才会处于积极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让学生自读自悟。《课程标准》对学生独立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摒弃繁琐地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同文本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感悟语言文字,升华审美情感,实现个性化阅读。
三、以创为本,着力于学生创新性学习
我们知道,学习语文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不断地激发、更新、深化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充分展现个性,放飞心灵,实现个性化阅读。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惯性做法。应切实转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陈旧教学模式,建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机制,变教师牵引多、分析多为学生自读感悟多、自主发现多。
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强调生成但并非不要预设,而是要更多更深入地去研究学情,吃透学生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必要的取舍、补充和选择,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时代 性,鲜活性,丰富性。
再次,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儿童期是最富有梦想的季节,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诗人。我们知道想象力又是培养语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条件,是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丰富情感的重要纽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学习诗歌、散文时更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个性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淡化预设,强化生成,尽量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读书条件和机会,给足读书的时间,创新读书的方式,融合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多读多悟,自求自得,自主习得,真正强化阅读过程,张扬学生个性,实现个性化阅读。
单位:湖北宜昌市李家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