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浅探

作者:梁慧和




  学生作文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观察生活、阅读作品和练笔。也就是说,从观察和阅读中获得作文的有关素材、知识和具体感受,通过反复练笔,将这些知识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说:要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之,自工”。意思是说,提高写作能力,靠的是“多读多练”。
  
  一、重视“读”与“写”的结合
  
  以前,我总是赶时令地给学生拟出作文题,也试过到处搜集统考和升学考试的摸拟文题,让学生练习。学生所写的作文,差不多都是为升学考试而写。因此造成学生写与读不配合而脱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产生的感受,常常不能及时运用,久之,在头脑中的印象逐渐模糊,甚至淡忘,致使学生写作文吃力,写出来的文章呆滞、死板、千篇一律,学生自然会感到语文对作文帮助不大。
  究竟怎样教才能使学生从读中多受益呢?好的方法一般是要求做到读与写结合。如对课文缩写、改写、扩写、写读后感、训练写人物的各种手法,或写事件评论等。如学习《孔乙己》,我要求学生续写孔乙己的结局,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要求学生写《下岗工人——×××》。学生刚学过的课文,对其中的内容都很熟悉,正好利用它进行这些练习,以训练学生分析、概括、想象、联想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等作文的各种基本功。做这类型的练习,由于材料来源于课文,要求明确,指导方便。所以学生一写就成功,一写就有所得。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茅盾说:“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从模仿逐渐掌握各种写法,就会融会贯通,当一见到题目或材料,提起笔来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写出好文章。在这基础上,大胆创新就会写出立意新、结构新、语言新的文章。
  
  二、加强写作的单项训练辅导教学
  
  学生作文要多练,但每周只有那么几节语文课,还要进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学常识等等的训练,时间紧张在教学过程中,我就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坚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除了精讲之外,还从多练的方式找办法。这就得多写花时间少的小作文,即配合课内作文的单项练习,快速完成。篇幅大则三至四百字,小则一、二百字,一般要求在10至20分钟内完成,只达到一个训练目的。例如给课文写故事梗概,内容提要,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写一个人的肖像,或语言,或行动,或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写某一个特定场景,写运用某种方法说明一个问题,运用某种论证方法论证某个论点、运用某种驳论法批驳某个谬论等等。它可以是一篇短文,也可以是一段话,甚至是一个句群。由于花的时间不多,可以安排在每节语文课教学过程中随堂完成。这种单项练习,杜绝抄袭,学生能表现出真实的水平。作这类练习,不必批改,检查完成情况就可以了。不过,一定要挑选出几份较好的作文评讲,使大家知道怎样写才好。有时亦可以在课堂巡视中挑出几份即堂评讲。这样不但没有增加师生的负担,而且进行了大面积的作文指导,能收到反馈及时,学有所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加强批改评讲指导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几年来,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练笔作文,课内课外相结合,仍然是在老师指导下命题性质的练笔作文。周末,全部收起来,查阅完成情况,写上三言两语,以示鼓励督促。同时,收集好的典型及时评讲。期中作小结,期末统计公布每生共写多少篇,多少字(概数),全班共写多少篇,多少字,平均每生写了多少篇,多少字。
  对于学生每学年14次以上的命题作文,不批不改不行,怎样批改,要讲求效益。开学初的几篇文章,我坚持眉批细改,这样做的目的,实在是为学生提供范例。我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因为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最终靠他自己修改的,老师怎能跟他一辈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他们自己改作文的能力,这样做不单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完成语文教学自身的培养任务。
  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重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写出的文章,这主要靠上好评讲课来实现这种自改的指导工作。每次作文后,我都及时选出典型的病例文章进行课堂评讲,指导自改。或利用多媒体打出来,或影印出来,或即堂念出来,师生共同评议,各抒己见,指出文章的优缺点,集体讨论出修改意见,让大家参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这样写才好,那样写就不好,学生对照自己写的文章知道哪些不足,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还可以与同桌交换修改,你修改我的,我修改你的。我认为通过这样的评讲课指导学生自行修改文章,比由教师全部包办的效果好得多,学生的受益也更大。
  
  单位:广东阳江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