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小动作大有深意
作者:蒋 焰
小动作可以凸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孙犁在《荷花淀》里刻画水生嫂的内心活动时,就在小动作上精雕细刻。水生回家晚了,她觉察到有异常的情况发生,再三追问,丈夫的回答却总是不得要领,甚至吞吞吐吐,闪烁其词,这就更加引起女人的疑心,她就继续追问,非寻个水落石出不可。当水生回答:“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作品这样描写水生嫂:“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没有直接描写水生嫂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却是含蓄地写了,就在这个“吮”手指的小动作里,既写出了女人非常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听丈夫讲话,才不留心手里的苇眉子;又写出了丈夫参军的消息,在女人的内心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但女人是识大体的,她克制住自己对丈夫依恋的感情,不让这种感情过分流露出来,所以毫不声张。作品只写了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细节来掩饰她内心的震动,这样,细腻的感情活动,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细节,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个小动作就是水生嫂刚听到丈夫参军消息时内心世界的直接反应。
小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守财奴》通过细节描写,充分显现了守财奴葛朗台的灵魂。请看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里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的情景: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以之状写已经“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守财奴的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成其为葛朗台?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地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作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
葛朗台快要死了,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当镀金的十字架、镶银的圣水壶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发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他真的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吗?不是。使他起死回生、死不瞑目的巨大力量,不是“十字架”和“圣水壶”,而是这些法器上镶镀的“金”“银”的魔力!何以见得,请看下面的描写:“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他把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见钱眼开,拼命聚敛钱财,才是他信奉的真正教义!在他的心目中,惟有金钱。这就是“抓”十字架细节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含。这个细节,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者的典型特征。
小动作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两段描写:
(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道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人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先“盖”后“摸”火盆的细节,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这是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是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自行失火,而是陆谦等人蓄意放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补此一节,情节就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是说明他的细心、缜密。这一细节完全不会发生在李逵或鲁达身上。他管草场,仍然兢兢业业,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他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起。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两处小动作的着力刻画,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手刃仇敌做了有力的铺垫。
作品之有细节,犹如电影之有特写。电影无特写镜头,不能再现人物的细部活动;作品无细节描写,难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独特属性。因此,成功的细节描写总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显示给我们。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细节描写上狠下功夫,阅读文学作品时从小动作上帮助理解,鉴赏人物形象时,从小动作上切入内心世界,练笔写作时,学会用小动作表现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单位:湖北襄樊市襄阳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