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语文阅读教学课探微

作者:仇志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倡导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感受,关注学生生命……针对这一全新标准,怎样将更新了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具体的行为?如何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怎样做才可以使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生交流,构建积极互动的阅读课堂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整个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体验。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价值观的奠定,都是在对话交流中完成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在促进学生自主自为中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积极互动的学习中不断得到信息反馈,以及时修正错误的观点。正是这样,教师才要善于构建互动的阅读课堂。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进行对话、交流,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如特别喜爱、特别感动或特别受启发的内容),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的见解;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方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等。
  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两两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二者之间的对话。可以是阅读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别人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合作学习贵在探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或拓宽,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积极互动的阅读课堂。
  
  二、实施开放式阅读,发展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及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的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锻炼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建构,应包含一定的知识点,遵循一定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的词句和一定内涵的词句:分辨感情色彩,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词句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建构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阅读教学过程是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同归生命、同归主体、同归生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学生与世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在阅读中,就会闪现出思维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探究能力就
  会增强。
  
  三、面向生活,延伸语文阅读链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活水,语文教学就会丧失其生命力。语文阅读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得益彰。课内阅读教学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是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载体。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内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只要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都可以读。读什么书,怎样读,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导”上做文章。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新作,流行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放手让学生选择书籍,本身亦是对学生判断和鉴别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方法根据文体而变化。名家精品、精彩篇章,要求学生精读,欣赏性的作品则要求学生略读、泛读。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变学堂,才能体现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
  
  单位:贵州桐梓县第二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