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生命性:阅读的最高境界

作者:彭乐群




  所谓“生命性阅读”,它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人生中的精彩历程,从中对生命有所感悟,享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对自己的人生、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着眼于“生命性阅读”,立足于学生的品质,定位于让学生“学会感悟生命”,这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进行生命性阅读呢?
  1.关注差别 珍视个人所悟
  阅读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是由每个学生原有的内部建构不同而造成的,总存在差别,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和个人所悟,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无非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承认个性的差异,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所悟,摒弃“统一材料”必定产生“统一认识”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自己对阅读的内容进行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2)让学生自己的理解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3)让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书;用自己的心灵去读书;走好生命性阅读的第一步。
  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体验,不论正确、肤浅甚至偏激,我们都应给予赞赏、鼓励或引导性的评价,对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给予肯定,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撞击、交锋、对话,相互取长补短,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都享有对生命的感悟。
  2.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整体阅读法、批注阅读法、对比阅读法、读书笔记法、阅读赏析法、诗歌诵读法等读书法方,是阅读教学自身的重要任务。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以培养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为目标。它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够迅速捕获有用信息,并加以运用、创新的能力,为生命增色。为此,在指导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中,应着力提高学生的下述能力:(1)寻找关键句、中心句的能力;(2)概括阅读材料信息的能力;(3)把握作品感情倾向的能力;(4)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5)想象和创新的能力;(6)对生命感悟的能力。有了好的阅读方法,有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学生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社会中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益。
  3.思维互补 强化反思
  阅读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其本身是一种智力活动。它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作者原意,更不是为了机械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获得作品意义的驱动下,运用已有的内部建构,进行着积极的内省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发现“自我”。任何读者,不论是学者,还是普通学生,都会认为自己的阅读、理解是“正读”,这就须要有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交锋,不同思想的碰撞、对话与交流。学术争鸣如此,学生阅读何尝不是这样。
  实现思维互补、阅读反思的途径有:(1)学生个体的自我思考,有没有不同理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2)同学间的交流切磋,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相互启发,及时调整思路、改进阅读方法。(3)教师的点拨调节,启发学生依据“阅读期待”对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充实完善自己的认识。阅读有所思,有所问,继而有所引申、发挥与创造,对生命感悟至深。
  4.养成习惯 健全品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1)培养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学而不思则罔,阅读时对材料信息的接触、探索、选择、分析,必须伴随积极的思维。边读边想,认真钻研,而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阅读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分析与综合、想象与推理、演绎与归纳的过程。(2)培养质疑探究的阅读习惯: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中要坚持质凝——破疑——再质疑——再破疑的习惯。(3)培养质疑拓展辨析的阅读习惯:这是一种由一个信息联想到另一个或多个信息,并使它们彼此联系起来的习惯。阅读时由此及彼,对各种信息进行对比、辨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4)培养切磋交流的阅读习惯:由于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差异性、局限性,内部建构的不同,在阅读中难免出现局部的、片面的甚至是肤浅的理解,这就须要交流切磋,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分享和互助,达成思维互补。(5)培养迁移创新的阅读习惯;这是一种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的习惯:教师应创设情境,积极鼓励学生从课堂向生活、从课本向实践、从校园向社会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养成知识迁移、能力创新的习惯。学生养成这些阅读习惯,必能读有所悟,悟有所得,得乃人生之真谛。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共享、学会积极解决问题,养成优良的学习品格,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科学化,走向生命化,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单位:江西湖口县流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