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语文教学应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菊林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进行文化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然而,在笔者所在的中学,因农村学生占多,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令人忧虑。很大部分学生缺乏胆量,心中有话说不出,说不准,说不完,在公众场合更不能自由谈吐。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验,就此谈些体会。
  
  一、营造良好说话环境,确立学生主人翁地位
  
  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迅速融入社会的素质要求之一。因此,培养学生愿说、肯说、敢说是首要任务。而要使学生愿说、肯说、敢说,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因此,教师要能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如经历、见解、认识等从容地表达出来,并敢于对老师以及父母的观点行为作出评价。如笔者在一次开展以“说说自己的烦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特别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参加。我先用开场白:生活中谁都有烦恼,老师及在座的父母同样例外。你们是希望先倾听老师或父母的烦恼呢,还是先诉说自己的烦恼?学生自然选择先倾听。我先是请几位家长诉说,然后也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当学生听了后,有些学生就显得很激动,纷纷询问父母和老师是如何处理这些烦恼的,在座的家长和我都如实向他们作了解释,并趁机真诚地向他们讨教消除烦恼的良方。此时的课堂已是沸腾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替我和家长出谋划策,有些计策甚至给我和各位家长带来惊喜。有了这一步,学生便也无所顾忌地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并请求同学及家长给自己出点子,一时间,班会上三五成群,人人开口,人声鼎沸,气氛活跃平和,学生、家长、老师三位一体,学生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大胆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品质得到了培养。此外,在课堂上,我还不时组织学生开展了成语连接,对联补充以及编写故事,看图说话,即兴评论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登台表演的欲望与兴趣,效果良好。
  
  二、走出“封闭”课堂,感受真实交流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每位学生最终都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因此要有效地完成口语交际任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使他们尽可能尽早地融入社会。如笔者所在地有一些名胜古地,教学之余,我都千方百计与这些名胜古地联系,在学校的支持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了一系列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商代青铜遗址参观,开展导游解说比赛。学生面对游客,运用预选所查找的资料,把商代青铜历史文化有关知识面向游人娓娓而谈,真真切切地让学生有了课堂内所不能感受到的成就感,为走出自我,融入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弹好节奏之弦,练好说话基本功
  
  学生要说好话,就必须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语表达技能,其中把握好口语表达的节奏尤为重要,具体说来,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l、张与弛
  口语表达,随着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要有张有弛。张而不弛,使听话人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容易造成疲劳,影响表达效果;弛而不张,使听话人一直处于松弛抑制状态,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也会影响表达效果。因此,口语表达要张驰结合,张弛有度。
  2、急与缓
  口语表达要根据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采用相宜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兴奋、发怒、急切、危险,应速度较快;沮丧、悲哀、忧虑、思考,宜速度较慢。故而要根据表达需要调节速度,快慢交替。为了体会这种效果,我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赏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以及《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二十多年后再次想见的两个场景。诸葛亮在东吴大殿上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缓缓低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吴主孙权和群臣放弃了降曹的念头,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这才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二十多年后,鲁待萍再次与周朴园相见,开始时极力克制到后来的一腔怒火的迸发,都在人物的对话中,通过语速的缓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看后都感触很深,纷纷写了观后感,我也趁机加以点拔,效果奇好。
  3、断与连
  口语表达必须注意适当地运用停顿。书面语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来表达断与连,而口语只能靠说话人准确地掌握停顿来体现。而思想感情又起着决定作用。口语表达中的中断,决不意味着思想感情的休止,恰恰是思想和感情的延续,体现了语言的连贯性与统一性。
  处理好上述几种关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能得到很大提高。
  良好的说话环境,真实交流的体验,扎实的基本功,将为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撑起一片广阔蔚蓝的天空。
  
  单位:江西新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