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与李乐薇的空中楼阁

作者:程 钰




  在《桃花源记》中,太守没有找到桃花源,品格高雅的名士刘子骥也没能找到桃花源,而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李乐薇找到了与世隔绝,清幽僻静的“世外桃源”,成为当代的“陶渊明”。
  李乐微笔下的“空中楼阁”,是自己理想的栖身之所,它建在陶潜的“桃花源”里,坐落在山脊之上,是绿树掩映下的“青青美庐”,是花团簇拥下的“飘香雅舍”,是虚无缥缈的“蓬莱仙阁”。就是在这样一个理想的家园里,李乐薇把疲惫的心灵安放,从此心灵不再流浪,并执陶潜之手,独善其身建设精神家园。
  
  一、“理想家园”表现了传统士大夫的归隐情结
  
  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的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隐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王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苏轼,都表现了这种隐逸情怀:要么归隐山林,要么寄情山水,过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东晋王朝已面临瓦解,人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使社会环境混乱污浊。他有“猛志逸四海”的伟大抱负,但终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他“结庐在人境”,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他一面躬耕陇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面自得其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了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独立,选择了归园田居,啸傲林泉,这正是他洁身自好,孤标傲世精神的体现。
  李乐薇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台湾,人们忙忙碌碌,追名逐利,迷失在喧嚣浑浊,纸醉金迷的物质海洋里,找不到精神栖息的绿洲。李乐薇从名缰利锁中挣脱出来,扑向自然的怀抱,在林间“小屋”里,为流浪的心灵找到一处栖息之地。这里独立、安静,无喧嚣之扰耳,无名利之烦心,“身在小屋享受人间清福”,真是理想的人间天堂。李乐薇这种抛弃都市繁华,向往山中生活的思想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归隐情绪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理想家园”体现了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虽物质生活极端贫乏,但他依然“不改其乐”,颜回是安贫乐道的典范。陶渊明也是安贫乐道的践行者。他在辞官之后,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徜徉在山水田园之间,虽无“故人供禄米”,甚至靠乞贷度日,却也怡然自乐,欣然自喜。他笔下的“桃花源”,四面环山,只有一条阴暗狭窄的山洞通向山外,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这里的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耳不闻山外事,一心只耕三分田。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但闭塞、落后、贫穷的“桃花源”,在诗人笔下却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它已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伊甸园,已成为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乐园。陶渊明宁可物资贫困,也要精神富足。从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了巾国古代知识分子不媚权势,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而当代台湾作家李乐薇面对现代畸形的都市化生活,他跳上云端,躲进自己的“小屋”,对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现实生活,冷眼旁观,嗤之以鼻。他的“小屋”建在山上,只有一条山路与外界相连,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小屋”设施简陋,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现代化的设施,物质生活如此清贫朴素,但山中“小屋”却是作者魂牵梦绕的一方净土,一隅天堂。
  
  三、“理想家园”子虚乌有,体现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在《桃花源记》里,陶渊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和平、安乐、平等、融洽的“世外桃源”。这里风景美如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男女老少,“并怡然自乐”;这里只有父子之分,没有君臣之别;只有和平劳动,没有兵火征战;只有自劳自食,没有你争我夺;只有和融熙乐,没有尔虞我诈。然而,这个理想的和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呢?文章最后,写渔人在归途中虽“处处志之”,待到再访时,终究“遂迷,不复得路”。这里把桃花源写得扑朔迷离,似虚似实,亦真亦假,也就暗含了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作者的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正如海子所向往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自由天堂一样,李乐薇梦想的理想家园——“空中楼阁”,也只是作者超世拔俗的心灵幻境。“小屋”建在山上,在烟雾迷蒙中,“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原来,温馨的“小屋”只是一个幻景,只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总之,无论是“世外桃源”,还是“空中楼阁”,都是一种“乌托邦”,“是一个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虚构和童话”(列宁《两种乌托邦》),是一种精神鸦片,都体现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人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难以逃离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我们要以孔子的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去改良社会,建设真正的理想家园;而不能背朝社会,欣然躲进自己的精神家园,自取自乐。作为社会的一员,应以入世的态度对待事业,以出世的态度对待名利,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单位:湖北随州市烈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