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羚羊木雕》的体验性学习

作者:方向明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创造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下面,我就《羚羊木雕》一课,谈谈我对体验性学习的认识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诱发学生体验情感,体验感悟
  
  《羚羊木雕》是新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文章围绕“木雕”向广大读者揭示了一个严肃的家庭教育问题。如何让初一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类似的家庭问题呢?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体验情感、体验感悟:首先,在上课之初,我和同学们共同欣赏了一首flash音乐——《朋友》,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畅谈自己的感受,认识到“友谊”的可贵,为下面理解文章的中心打下基础。其次,在讨论“我与父母到底谁对”这一问题时,当学生们情感的天平纷纷倾向于“我”时,我又适时地讲述了((一碗馄饨》这一故事,再次创设情境,当卖馄饨的老大妈说出“你只不过吃了我一碗馄饨就如此感激我,可你从小到大,不知吃了你妈妈多少碗馄饨,你感谢过吗?”学生们已有的亲情体验被激发,妈妈平时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怀涌上心头,不少同学又全新审视课文,认为妈妈说得也在理,讨论可以继续进行了。最后,讨论结束了,学生们的意见取得了一致:认为妈妈在给我礼物时应交待是否可以送人,告诉我它的珍贵性,而我在送人之前也应该征求一下妈妈的意见,毕竟,我还是个孩子。这时,我认为学生们的体验并没有结束,而是再次抛出第三个情境,出示了《民法通则》中关于未成年人的有关规定,升华学生们的体验,让他们站在理性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通过以上做法我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体验情感、体验感悟。
  
  二、因势利导,合作探究,倡导学生体验思维、体验创新
  
  《羚羊木雕》给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如何处理与父母和朋友关系的问题,文章结构安排十分精巧,他把整个的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而把“我”和万芳的友谊用插叙形式表现出来,使故事显得集中紧凑,文章一开头就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引人入胜,人物形象寥寥几笔却生动传神。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多向交流,不断丰富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这一课时是这样做的:我把班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几个研究主题,供他们探究。第一,就是如果我们不按文章的结构去叙事,而是按时间顺序来写会怎样?要求小组讨论后,由一个学生按时间顺序来讲述这个故事,其他人做记录并讨论这样的叙述故事与原文比有什么不同,小组结论出来后,再放入班内的大组来统一意见,由于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两种不同顺序的文章,理解也就越发深入,问题不攻自破。其次,就是我没有简单地去急于分析人物形象,而是让小组成员分角色去朗读文章,体验其中的角色,其他成员进行评议。好,他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应该用怎样的口吻去读,你也来学一学。这就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朗读。人物有什么特点,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在学生们不知不觉的合作探究中摆正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就是小组之间设立正方、反方,分别代表家长方与“我”方展开辩论,辩出智慧、辩出思维、辩出创新,让学生们在辩论中掌握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避免这一类事情的发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的因势利导,学生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的理解,学生不断地升华学习体验,创新思维被激活了。
  
  三、激活升华,课外延伸,鼓励学生体验积累、体验成功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一个感知、经验、感悟、内在和外在的过程。当学生们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后,学习并没有结束,课外延伸使学生体验进一步升华。《羚羊木雕》一课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尾。“我”回家了,父母会怎么样呢?写完后,与家长进行交流、探讨,并把与家长的共识记录下来,与家长各留一份保留。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体验再次得到升华,实现了学生的有意识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羚羊木雕》一课中,我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体验,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单位:河北沙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