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对《项链》主题的再思考

作者:程效恒




  小时候初读《项链》,觉得它写得很好,马蒂尔德红颜薄命,实在可怜,让人不由得为之一洒同情之泪,可是听了老师的讲解(当然是参考书上的看法)和看了书上的评析,马蒂尔德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从美丽的云端跌进污浊的泥潭,原来她竟是一个资产阶级形象的体现者,我险些上当,对她的爱惜同情一下子变成了憎恶,她真是罪有应得。在那时,当学生的谁还敢怀疑老师的话?谁还敢不信书上的“真理”?长大后再读《项链》,总觉得对马蒂尔德的批判有失公允,马蒂尔德连遭打击却受此责难,实在有些冤枉,渐渐地别人塞给我的偏见发生了转变。
  依笔者之见,莫泊桑的初衷根本不是要批判资产阶级的思想,他是在思考一个严肃而深刻的人生问题,他是借马蒂尔德戏剧性的遭遇展示人生的残酷,命运的无情。把玩作品我们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牵着马蒂尔德像捉迷藏似的使马蒂尔德跌倒,趴下、又跌倒,最终水底捞月一场空,就像《篱笆、女人和狗》的主题歌中所唱:“盼呀盼呀,到头来盼个透心凉”马带尔德的一生总是表现出这样那样的悖逆。
  第一:天资与处境的悖逆。马蒂尔德天生丽质,本该说有个不错的归宿,可她却出身贫寒,最后又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这似乎是命运的不公。
  第二:梦想与结果的悖逆。她终日沉浸于梦想中,可梦想的结果却是一夜的狂欢换来十年的艰辛,而造成这个巨大打击的却是一串假项链,这是命运对她的嘲弄。
  第三:代价与价值的悖逆。煎熬了整整十年,断送了十年的青春只为偿还一串项链,偿还了买项链的所有债务,正准备扬眉吐气之时,却意外得知当年的项链是假的,这对马蒂尔德无疑是晴天霹雳,它将从苦难中爬起的马蒂尔德又推进痛苦的深渊,这时马蒂尔德哭也好,骂也好,十年的青春是回不来的了,这是命运的残酷。
  作者就是通过马蒂尔德人生中的几个悖逆来表现人生和命运的本质:人生是残断的,命运是无情的,人总是力图使自己的人生朝着自己的愿望发展,但是人在命运面前却又是那么渺小,人生充满了偶然和意外。而这些偶然利意外常常改变了人生,人生是荒谬的,造成荒谬的力量便是命运。看了马蒂尔德的这些遭际,我们怎能不对命运感慨万千呢,就连作者也违背自己的创作原则,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说:“要是当年不丢失那挂项链,它现在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这不是对人生的思考,命运的感叹吗?这不正是解开小说主题的一把钥匙吗?
  《项链》的主题是深刻的,严肃的,其表现方式又是含蓄的。它是人性的,而不是阶级的;它是在关注人生,而不是在作政治宣传。如果用阶级的眼光看待人物,那不仅是对作品的歪曲,还简直是痰唾玑珠。
  
  单位: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