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再塑生命》中沙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作者:徐秀珍




  在无尽的爱的滋养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人类1000年风云人物100位之一的海伦·凯勒,是一位从小就失去视力、听力的人,后来竟然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被马克·吐温赞誉为可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了不起的人物,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确是事实,这正是一位名叫安里·沙莉文老师创造的奇迹。在这奇迹创造者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学会了识字(通过别人的手指在她的掌心里拼写)、阅读(通过触摸凸起的字母)和写字(通过模仿别人写字时手的动作),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沙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教过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我从沙莉文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同时也感悟到许多。
  
  一、她给予了学生深深的挚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在沙莉文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她没有歧视生理有缺陷的孩子,而是“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呵护自己的亲身儿女一样,“用她的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四个字”,沙莉文不仅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到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在生活中遇到不测时,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莎莉文老师向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爱,以高尚的师德和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照亮了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教过这篇课文,我更认识到爱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才能更好得教育学生。
  
  二、她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如果没有兴趣,孔子怎么会发愤苦读以至于“韦编三绝”?如果没有兴趣,牛顿怎会创制科学定律?如果没有兴趣,爱迪生怎会有上千种发明?如果没有兴趣,海伦·凯勒怎会成为一个作家?海伦·凯勒的兴趣,来自于沙莉文对她的培养。在海伦心中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有趣的“玩洋娃娃”游戏和自己动手学会“用手指拼写字”,孩子在这种欢快、愉悦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学习兴趣倍增。这点对我触动很大,要注意动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先导。
  
  三、她善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我们常说:方法比所记得的呆板知识更重要。莎莉文老师就利用情感体验法,让海伦·凯勒认识了“爱”,“我第一次问爱这个词,她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我不能领悟“爱”的含义,老师让她串珠子,体悟出“爱”的含义,老师不仅用摸得着的东西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懂得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学了这些更深刻体味到: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沙莉文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四、她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习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不同的人可展示不同的风采。沙莉文老师总是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感悟人生,她带海伦到田野、大自然中去,“我懂得了阳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长,鸟儿会为自己筑巢,松鼠、鹿、狮子等动物会为自己觅食做窝”,通过大自然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其体味到:大自然不总是善的,也会有冷酷无情的一面,每个人都要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海伦·凯勒就是因为接受洗礼,保持非凡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只有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他的精神生活才充实,才有价值。”教过《再塑生命》后要学会沙莉文老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习,培养其坚强意志,正确面对生活之法。
  《再塑生命》展示海伦与沙莉文共同生活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沙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塑造生命灵魂的艺术。沙莉文对学生的爱远胜过家长对孩子的爱,她的聪慧拯救了一个才女,造就了一个神话。沙莉文的人格折射出迷人的光芒,她就是光明的使者。教过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爱是产生知识的动力,用心去教,前面将会阳光灿烂……
  
  单位:湖北谷城县谷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