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许建珍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触角,探索课文的空白,搜寻新的构思,引发新的思想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利用小说拓展思维的空间
  
  小说这种文学作品,作者根据写作需要,常略去一些情节过程。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利用这种含蓄、有回味余地的地方,进行想象训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形成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例如教冰心的《小桔灯》时,文中提到了“王春林”这个人物,但小说补写他的内容只寥寥数语,而这些补叙内容恰好是揭示小姑娘性格形成的社会基础。针对这个教学重点,我让学生想象:王春林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同学说他是名木匠,实为共产党员的地下联络员;有的说他是木匠,但向往革命,想为革命做些事,后来因送信而接触到共产党地下组织,成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革命人士,为党继续工作去了……
  小说的结尾一般是耐人寻味的,根据小说的结尾来进行想象训练,既可以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孔乙己》这篇著名小说的末尾句子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呢?请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合理想象,续述一个故事,要求所讲故事内容与原作要有密切联系,并忠于原作主题,所述人物的性格与原作保持一致。学生们的答案结果是孔乙己的确死了,但死因和死的过程都不同。这个训练题充分显示出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
  
  二、借用诗歌培养想象的能力
  
  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创作诗歌离不开想象,阅读欣赏诗歌更需要借助于想象来填补。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鉴赏与教学,所以借助诗歌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意义的途径。比如教张志和的《渔歌子》(原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进行了一次再造想象训练。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该词所描绘的画面上都有哪些形象?词人是如何为这些形象着色的?哪些形象是动的?该词所描绘画面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想象:西塞山的前面,白鹭在水上飞来飞去,漂流着片片粉红色桃花瓣的水里,肥壮的鳜鱼趁着“桃花汛”在欢快地追逐、嬉戏。一个渔翁,坐在小船上,戴着箬叶做成的斗笠,穿着龙须草织成的蓑衣,悠然自得地在斜风细雨中垂钓。风和日丽的江南春景固然是美的,斜风细雨的江南春色,也别有一种情致!
  在教学《沁园春·雪》时笔者运用诵读和想象相结合的教法。其中想象训练是根据该词上阙中写景的句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欲与天公试比高”扩写成一篇优美的《冬之美》散文。另外还有利用其它的写景叙事的古代诗歌改写成精美的写景叙事散文,例如《春夜喜雨》《卖炭翁》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背诵诗歌的兴趣,还结合写作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巧用散文设计进行想象训练
  
  优美的散文在初中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无论古代散文还是现代散文,内容都丰富多彩,语言风格多姿。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材料广博,但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神不散”。借助散文的“形散”这一特征,巧妙设计想象训练,可以更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散文《小院》第六段中写到“小大嫂”早晨起床打扫房间中旅客打碎的玻璃。根据这个细节要求学生想象“昨天晚上住旅馆的小伙子是怎样闹腾的?”学生们有的说晚上有位小伙子讲鬼的故事,一位姑娘听后吓得坐翻椅子,碰碎了墙上的玻璃镜子。有的说是一位小伙子在学练武,不小心踢到了门旁的开水瓶……
  学了散文《白杨礼赞》的象征手法,设计一道题目:以“牛”为对象,类比于现实生活,运用想象思维写出2-4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学生的写作中有如下答案:
  第一篇:从牛的性格写起,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股“犟”劲,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有这股牛劲。
  第二篇: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由此引申到学习中也应善用此法,温故而知新。
  第三篇: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写出时代特征,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第四篇:从牛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精神写起,写出如今社会有许多像牛一样勤勤恳恳工作在各个工作岗位,毫无怨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人。
  “想象就是深度。”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变教材的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拓展要有度,必须是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的中心去进行,避免生拉硬扯,节外生枝。
  
  单位:浙江浦江县黄宅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