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作文命题中的求真务实
作者:黄悠纯
(一)贴近时代,常命常新。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是作文题目常命常新的源泉。教师命题应紧跟时代步伐,要有超前意识,洞察人间世相,关注社会进步,做到胸中有乾坤,笔底有波澜,才会时时有新题、妙题命出。如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出后,可以结合宣传感动中国人物的优秀事迹,命出《洪战辉精神与我》,超级女生风靡全国,命出《我看超女》,全国在学“八荣八耻”时,可以命出《班级中的荣与耻》等等紧跟时代的题目来,让学生既关注了时代,又贴近了时代,也会有话可说。
(二)贴近实际,体现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作文离开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熟悉什么,哪些材料是他们能写的,爱写的,才能命出学生愿意写又有所写的题目来。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解、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因此我们命题尽可能直面学生真实的生活,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冲动,让他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自由地写作。文题贴近实际,才能使他们有事可记,有物可状,有理可说,有情可抒。如《难忘的一课》、《留在记忆深处的》、《从他(她)身上学到的》等等。还可以从报刊上选一些感人事迹的命题,让学生讴歌真、善、美,见贤思齐;也可择少量负面报道命题,让学生明白生活并不是处处都阳光普照,也有阴暗面,从而鞭挞假、丑、恶,培养正义感。这样才能审题与修养同步,作文与作人并进。
(三)贴近心理,循序渐进。
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在写作方面所表现出的心理要求亦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从思维上看,中学低年级,直觉形象思维已经形成,命题时可以适应这一年龄特点,拟一些直观形象的题目,如《小学生活回忆》、《进中学的第一天》、《新的起点》等。进入初二,学生思维渐渐从活跃开放期转入闭锁期。他们上课已不喜欢轻易发言,开始喜欢把话悄悄写进日记,他们喜欢独立,甚至有些叛逆,因此对《假如我是家长》、《假如我是班主任》等命题会感兴趣。到了初三,抽象思维有所加强,但不成熟,写议论文可以命一些由记叙文到议论文过渡的题目。如《由××想到的》、《登山给人的启示》等,让学生从某项事件或活动
中悟出道理,以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
(四)贴近情境,唤起兴趣。
情境作文就是作文训练时,教师设定某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和体验,以获得真情实感,扣住自己的观察、体验、心得去作文。这种作文常用下面几种形式:①素描作文,即让学生置身于某个场景,侧重写片断或局部,如一个场面、一片风景、一席对话、一系列动作,用文字描述。②角色作文,即在某一情境当中让学生充当某一角色,如故事中的某一人物,实际生活中的某个成员,包括不同地位、不同修养、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具体人物,从角色角度去观察,体验,讲述,描写,议论,抒情,写出所需要的内容。③情景作文,即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一边观察、体验,一边写作。这种命题都来自设置的情境,比较适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贴近教材,及时训练。
其实我们使用的教材所选的范文就是非常好的命题材料。美国学者克莱默曾说:“通过阅读典范的文艺作品,发展儿童对优美词语的语感,教会他们从构思、语言和风格方面将自己的作文同典范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让儿童从语言巨匠那里学习写作的技巧。”因此,我们除了可以模仿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之外,其实还可以从课本中挖掘出作文养料,进行多角度、多文体命题。如学了《斑羚飞渡》可以命出下列一些题目:《斑羚精神颂》、《从<斑羚飞渡>看人与动物的关系》、《生命如此美丽》等等,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思维得到飞跃。
(六)统筹安排,命题有序。
命题的随意性和训练的重复低效是对学生作文积极性的极大挫伤,因而教师在命题时,对每一个阶段,如初中、高中,应有个统筹安排,通盘的考虑,命题训练在练什么,怎样练,要心中有数,有序有格。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向上。如写入,可以先进行分项训练,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训练完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完整地写好一个人,写出性格鲜明,特征突出的人。叙事也可从事件的单一到复杂,叙事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叙事的技巧(悬念、详略、断续、线索)进行分项训练,然后再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叙事写人。在训练中,常举些习作中的典型范例来讲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训练中,还要及时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学生每次都有成功感。
总之,作文题目的拟定对作文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可以指引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掌握生活所需要的本领。
单位:湖南郴州湘南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