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漫谈师生共同写作

作者:梁朝平




  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必然制约其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不少语文教师对此担心过、焦虑过,并提出过许多改进教学的措施,想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是,绝大多数教师要么就学生某篇作文提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要求,难以将学生眼光拔高,让他们看得更远一些;要么将别人谈写作的经验照本宣科,做泛泛要求,讲不到学生的要害处,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收效并不大。要想克服以上的弊端,让作文教学有起色,我想,教师放下架子,将身子蹲下来与学生共同写作,与学生共同品尝写作的酸甜苦辣,将不失为一种最佳方法。
  一道作文题目布置下来后,你要求学生审题、立意、搜索素材、布局行文,你也得当场快速构思,提笔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学生看老师身体力行,带头参与到这“艰苦的事业”中(我们不妨将初学作文当作苦差使,不然哪有“作文作文,头作生疼”的名言产生?)他们也不好意思不认真作文了,为难情绪可能一扫而光。这是从老师的垂范作用角度讲。更重要是,老师只有通过写“下水作文”,方能将写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难易程度、可能会运用的什么技巧方法了然于心,在批改作文时也会有认同感、亲热感,批语也定会精练肯綮,让学生心悦口服,而不再是“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或“中心不明、条理混乱、必须修改”等等令人生厌的程式化的套语、官话了。
  要求学生修改作文,你最好将你认为写的不错的文章和已经发表的文章的草稿拿给学生看看,他们面对老师那因添、删、划而早已面目全非的草稿,会明白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文章写成得花去老师多少心血!他们也明白了自己作文常常一挥而就,不愿花时间修改有多么大的弊病!我想这比泛泛的跟他们讲“曹雪芹的《红楼梦》七易其稿,马克思的《资本论》反反复复写了四十年”的效果恐怕要好得多,因为泛泛讲这些对孩子们来说似乎太遥远了,无法在他们心灵上留下痕迹。老师的写作经历就是他们身边的具体的例子,更容易让他们仿效。
  不通过自己亲身写作,你无法了解学生作文潜在的心理因素对作文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写作要有写作动机,但动机又不能过强,过强会淹没某些在淡然的心境下才能产生的写作冲动和灵感。没有写作的冲动,更不想在草稿上花时间反复进行修改,不讲究技巧、不炼语言,作文始终停留在粗俗、平乏的层面上,总是想尽快完成任务,草草完成一篇又一篇所谓的文章。结果,投去的文稿大多没能发表。投稿的失败不仅仅是警醒我要重视所写的每篇作文,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将我的教训告诉给了我的学生:要重视平时每篇作文,不可因是平时作文而重视不起来。只有平时一篇又一篇的成功之作才能保证中考、高考作文得高分。
  作文是慢工夫,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作支撑。要求学生持之以恒不间断写、改,教师也必须始终如一与学生同写同改,不因有特殊情况作推托。不企求学生快速掌握,因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日积月累、反复操练来实现,犹如小草的成长“不见其生,日见其长”。一般情况,初一初二均是打基础的沉寂期,班里只能偶尔冒出个别作文水平突出的学生。初三时方能见到学生整体水平的大提高,这个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踊跃投稿。还有什么能比学生作品得到发表更能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的呢?当学生的作文堂而皇之的变成了各类刊物上的铅字时,我想那写作的欲望再无需教师点燃了。从自己的写稿、投稿,到焦急等待发表的消息的体验就能深刻领悟到其中的辛酸与幸福。当辛辛苦苦写就的稿件发出去后一等再等都没有音信,稿件终于如泥牛入海,你懊悔、气愤、遗憾,并下决心写出更好的文章。当发表了,你又会双手捧着那散发着油墨香的文章左一遍又一遍看,就像年轻的母亲双手捧着刚刚诞生的婴儿,那种激动、喜悦、爱怜早冲走了分娩的巨痛,不经历又怎能领略到?
  我所带的上一届学生,从初二开始除了陆陆续续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作品外,还有二人分别在“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征文、演讲比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有一人在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中考语文均分排在全区60多所中学的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我想除了同学们的刻苦努力外,还与我全方位陪同学生们写作有着一定的关联。我不只是当教练员,而且还当运动员。而这当运动员身体力行的看家本领是什么时候也不能丢的。
  毛泽东所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不妨拿来运用到作文教学实践中去,教师与学生只有打成一片,共尝作文实践中的酸甜苦辣,才能让学生的作文五彩缤纷,并散发出馥郁芬芳。
  
  单位:安徽六安市金安区枣树中学